[摘 要] 经初步调查,滁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还停留在学校教学、科普参观和青少年科技比赛上,而“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致力于为滁州市青少年提供一个科普教育实践机会,在借助政府机构(科技馆)、学校等传统资源实现物质帮扶的同时,巧妙地依托滁州学院大学生电子协会,将电子科普融入公益项目,将电子科技知识传播给滁州市中小学生,不仅引导和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使项目能够获得学校以及科技馆的长期支持以及足够的运作资金,实现长期运转。
[关 键 词] 電子创客;公益科普;创客教育;科技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9-0072-02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中小学生群体的课外素质拓展教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应试教育以分数论高低的模式弊端逐渐显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极为匮乏。这也就是中国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十分出众,,但在科技发展及创新上无法取得太多杰出突出成果的重要原因。
因此,学校以及家长已经开始对学生的科普教育加强重视,但受制于学校科普教育资源以及科普教师的缺乏,相应的科普活动难以举办,学生的科普教育无法得到满足。“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就很好地解决了一般科普教育活动受限的问题。大学生志愿者们发扬志愿服务的公益精神,以电子科普活动为主要载体,结合电子协会的电子实验器材和电子创客的实验配件以及电子协会志愿者们充足的电子知识储备。将电子知识、电路原理通过多样的电子科普活动传播给青少年,激发其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感受电子科普的魅力,收获最初的专业启蒙。
一、“一体三翼”持续共建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
(一)“一体”为核心,实现自供血
项目的“一体”核心为项目的正常化运营、长久化运作提供了保障。而这“一体”核心工程可以成功地依靠团队打造的“电子科普创客课堂”项目来维持。在这个“电子科普创客课堂”服务项目内,团队为社区留守儿童和学校学生为主的滁州市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创新趣味的电子科普服务,并通过这一科普服务外包吸引科技馆对项目的资金投入。
(二)“三翼全方位”,公益全升级
在充分利用“一体”核心实现项目自供血、开展“电子科普创客”公益服务的基础上,项目还利用对“三翼全方位”的打造很好地实现了项目运作平台的公益性升级。项目通过与科技馆、中小学校、社区联合开展“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这种合作共建途径进一步将“政府力量”“高校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三翼”资源的优势成功地汇聚到青少年群体的身上。借助“三翼”的宣传效力将“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宣传推广出去,吸引更多的单位关注并加入我们的公益科普项目,并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参加我们的电子创客活动,更好地为滁州市青少年提供一个科普教育实践机会。
二、“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活动内容
“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志愿服务不同于当前单一的科普场馆参观的科普教育实践模式,“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具有丰富的电子科普创客活动,该项目采用了“科普展览+课件分享+电子创客”的新型科普模式开展“电子产品科普展览教育”“电子知识PPT课件分享”“电子创客”等活动。该项目有效地将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政府、中小学等优势资源结合在一起,共同开展青少年电子科普创客活动。项目活动形式丰富,具有很强的趣味实践性,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以下是主要活动实践内容。
(一)电子科技作品科普讲解活动
电子协会作为一个大学生学术科技社团,具有丰富的电子科技产品资源。电子协会定期收集社员在“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恩智浦”智能车大赛、机器人大赛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的科技作品以及社员的课外科技作品,并安排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电子科普志愿者以“课件+展览+实操”的模式开展电子科普活动。通过课件讲解电子科技作品的科学知识和工作原理,通过指导青少年实际动手操作体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以及科学创新思维。
(二)电子创客活动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设计的创客活动,借助电子协会的电子课外科学实验器材——面包板(专为电子电路的无焊接实验设计制造的板)以及配套电子元器件等科普资源,由电子科普志愿服务团队策划设计“红绿灯控制电路”“彩灯字闪烁电路”“光控开关电路”“计时闹铃”“无线遥控赛车”等电子电路创客活动。并由科技馆与合作学校选拔适龄学生参加活动,活动开展时电子科普志愿者将电路原理以及电子器件功能通过课件向青少年介绍,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通过这一电子创客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以及创新思维及能力。
三、“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受益方
(一)大学生志愿者
为大学生电子协会电子科普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发挥专业优势的专业实践机会,让大学生了解认识到国情社会并积极投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大浪潮中,展现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高尚魅力。同时在课外实践中也能培养自己的吃苦耐劳品质,增强协作精神,将此也作为一个检验自己专业学习能力、锻炼与提升的机会,从活动中也能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更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时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学互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