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2021-08-0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  通过分析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新经济、新技术和新教育,理清了新时代背景下其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应然追求;同时,通过分析和对比美国职业教育演进的背景和内涵,从其教育理念、方法和实践经验的演进中,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析。
  [关    键   词]  从STW到STC;本科职业教育;生涯与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6-0022-02
   一、新时代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逻辑起点和应然追求
   (一)时代背景
   本科层次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新经济、新科技、新教育的时代背景。
   1.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人才需求的变化
   首先,从职业结构的变化来看,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智能化技术使制造业与服务业融为一体,使职业打破了工业与服务业的界线,各类职业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职业与职业之间出现了相互交叉融合的趋势,带来了职业结构的变化,职业结构呈扁平化发展趋势,职业阶层化现象逐步减弱。其次,从胜任职业岗位的职责要求来看,随着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整个生产体系日益发达的自组织能力将逐渐模糊不同岗位之间的界限,,胜任职业岗位的职责要求也将逐渐模糊。最后,从人才规格的变化来看,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硬性生产资料的约束日益降低,个体个性创造能力将越来越被看重,人才规格从“标准高效”向“个性创新”转变。
   2.新矛盾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涵盖了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致使其难以满足民众对“适合的教育”之诉求,难以满足民众对“高品质的教育”之诉求,难以满足民众多样化发展和成才之需求。
   我国职业教育历经近40年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了从“断头路”向“立交桥”的跨越。从纵向来看,实现了对口升学、五年制高职、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高本贯通、技术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等形式;从横向来看,实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有效沟通,职业教育的学生有机会转到普通院校学习,普通教育的学生也有机会转到职业院校学习。
   作为沟通和衔接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和外部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仅要面向未来的工作世界,还要面向个体的发展需求,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从强调职业教育的“功能价值”向“发展价值”转变,使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职业”的教育,更是“通过职业”的教育,为学生发展提供多样选择,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
   (二)逻辑起点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源于经济发展高质量、社会建设高质量和人民生活高质量的现实需要。
   首先,新技术为社会生产、生活全面赋能,也为教育带来新挑战。基础研究高端人才和生产一线高端人才是我国目前最缺的“两个高端”人才。职业教育担当生产一线高端人才供给的使命,高端技术的复杂性迫切需要职业教育高移,以满足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需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服务和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新兴技术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服務国家战略、紧跟科技进步、支撑产业升级、对接新兴职业的现实需要。
   其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为实现民族全面振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教育全面适应,人民期望获得更好的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创新职业教育、完善教育体系、实现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实现职业教育从层次向类型蜕变、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在发展需要。
   (三)应然追求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学科发展态势,找准高端人才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既面向未来工作,又面向个体生涯发展需求的教育是当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应然追求。
   首先,面对智能化、定制化和互联化背景下的工作世界,如何培养服务于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制造、智慧型社会、智能化生活,具有数字化思维能力和数字化动手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面向智能化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如何培养学生面向不确定职业世界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是智能化时代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然追求。
   其次,作为贯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本—硕”和与普通高等教育衔接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其教育功能不仅仅限于帮助人们获得生存的技能和岗位,还应不断拓展为升学的预备教育、留学的准备期、创业的孵化期等。因此,其课程体系供给就不能仅是单一的就业导向课程,不能仅满足行业企业单个岗位的需求。如何化解单一供给与多元需求的矛盾是新时代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然追求。
   二、美国从STW到STC演进的背景和内涵
   美国职业教育演进的背景和目的,同我国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有很大的重合度,对其演进的分析,可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一)从STW到STC演进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社会结构和就业结构等重大变化,解决其竞争力下降、青年失业率和高中生辍学率上升等社会经济问题,美国颁布了《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School to Work Opportunity Act),即“从学校到工作”(School to Work,简称 STW)的职业教育改革。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