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21-08-2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陈旧、更新慢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实践教学环节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需要在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分析了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    键   词]  创新教育理念;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5-0018-02
   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课程,教学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掌握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和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强调在实践过程中锻炼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如何在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进行改革创新,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目前计算机基础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偏离理论知识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是理论结合实践形式的,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分配是4 ∶ 6左右。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实践学时的比例会相对较高,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普遍存在与理论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例如理论教学环节介绍操作系统的种类、原理和功能,但在实践教学中由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很难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教学内容则是以基本操作和功能设置为主。这种实践教学偏离理论知识的现象在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造成的,需要在教材选择、实践教学任务设置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门面向全校开办的公共必修课程,上课学期多为1~2学期,教学内容是根据教研室统一备课的方式确定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统一授课和考核,但忽視了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基础和接受能力。1~2学期的高校学生多为升学新生,在高中阶段由于地域、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实施实践教学时由于内容和进度要保持统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内容不一定是他们感兴趣的,部分基础不好的学生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无法解决,导致学习效率偏低。由此可见,统一授课、内容一致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效果也难以差强人意。
   (三)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大多采用上机实验的形式,实验内容来自教材配套指导书,指导书会明确实验的步骤和预期结果,学生只需要按照步骤进行验证性测试即可完成实践任务,普遍缺乏创新实验内容。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中很难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实践任务完成后也就意味着这一章节结束了,并没有给学生消化理解和创新、解惑的机会,其主动思考和构建核心素养的过程被忽略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多为计算机机房形式,教师利用教师机进行演示播放,学生按照老师讲解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并将结果反馈至教师机进行考核汇总。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但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以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学生的个体特征为依据,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进行合理规划和整合,,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思路进行稳步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就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情境性,坚持以学生主体意识和探索创新为主线。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如下。
   (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基础
   现代教育的理念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构建个人核心素养。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要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形成为培养目标,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选择时要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进行区分对待。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强调逻辑性和层次性,要让学生完全掌握课程内容就要以学生的基础认知为依据进行前移式教学。例如在讲解数值知识时,十进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一种数值,学生依照自己对十进制的理解来学习其他进制就会简单很多。如果直接讲解非十进制则会因为认知空白而产生畏难思想,教师就要以十进制为基础举例说明,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数值和转换规则。
   (二)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其选择依据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慕课等,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对于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培养是有缺失的,而且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偏少,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和按照指导书完成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创新教育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为根本,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要与课程目标和学生能力培养相匹配。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要突破传统,选择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例如可以构建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线上按照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进行自主探索,随时在线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线下则对探索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这种由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交流互动让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相关文章:
  •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2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3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4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5 浅谈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 6 浅谈开展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 7 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 8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 9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探
  • 10 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探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