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021-12-0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杨玉萍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8期 本文字数:2516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具有传承价值的各种物质、情感和社会精神的文化成果,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价值及其道德观点的意识和品格。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如古代诗歌、传统节日等,会对学生的审美品格、道德带来积极的影响。在中职的语文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师不能只将其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而应该将其当作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与感悟、对人类生活意义的理解与感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加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8-0214-02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及时向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符合国家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非常重要。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各种积极的元素,它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可以让学生对我国的文化产生自豪感。同时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了人民的智慧,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可以世代延续,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创造,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重视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学,很少有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导致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受限,不能很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基于此,我校中职语文教学借助古诗词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及含义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同时吸收了其他民族的精华,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得到不断的发展,其具有深刻的中国民族特色,形成了一套具有頑强生命力的中国古典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历史遗迹为根本而发展起来的现代文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多种艺术形式,这些文化通过诗歌、节日以及不同地区人们的习俗而逐渐被我们知晓,在现代化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继承并发展了我国的优秀传统和文化,认为“治国之道”要遵循我国的传统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本身就是对传统仁爱与平等思维观念的一种超越。同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大同理念、奋斗精神等先进的理念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性地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精神动力。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些价值,中职语文教学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将其合理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主题学习,深化传统文化的认知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渗透中,教师要通过传统教育活动方式让学生学习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形成丰富而又符合其发展规律的知识,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比如,在学习了一首以民族爱国思想为主旨的诗歌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诗歌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对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进行学习。
   (一)了解文章所蕴含的背景
   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了中国各个民族的智慧,主要通过经典文学作品呈现出不同地区和时代传统文化的价值。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了解和欣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再结合教材,将优秀文化知识融入课堂书本当中来。教师也可以适当推荐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积累传统文化内容,如《宋词选编》以及最熟知的四大名著等,同时要时不时地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知识,扩展其知识广度。比如在教学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章节时,可以用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和了解前后章内容,全面了解古典人物林冲的性格和故事,从他身上知晓我国“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意义,从而起到了传统文化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引导作用。
   (二)在学习写作中揣摩传统,感受其中情感
   新时代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中职语文教科书中选择的文章,其中不乏许多经典的文化作品。形式、内容和风格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和风格。例如《静女》中叠词的运用,如优雅风格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婉约风格的《雨霖铃》等。《念奴娇·赤壁怀古》表现了一个作家对于英雄主义人物的崇拜。《促织》表达了我们撰稿人对当时被欺负和迫害的中国人民的真诚同情。《劝学》强调了自己坚持不懈学习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这些经典作品通过描述一个人物来说明当时的社会环境,或者弘扬亲情,或者揭示社会黑暗等,通过学习能让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有更清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写作风格和表现的意境进行了解,让学生从中感悟传统文化的价值,能帮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更合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让文章更有哲理性,给读者以精神的启示。
   (三)采用演绎阅读形式,加深情感认知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采用演绎阅读的方法,在课程之前分配任务,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对人物进行演绎,从而让他们了解人物身上的特点,,提高阅读的深入性。例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窦娥冤》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编排教科书,语言采用最适合的现代白话文,不改变原始含义,让学生完全融入古代文人的意境当中。演绎开始之后,演员、制作人、背景策划都可以参与其中,教师现场引导,提高表演的效率,情境活动结束后,可以进行相互评分和点评,以此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相关文章:
  • 1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及实
  • 2 数字经济新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
  • 3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的文献综述
  • 4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内分层教学评价现状研究
  • 5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初探
  • 6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改革与实践模
  • 7 “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研究
  • 8 “职教”与“科创”互联互动研究
  • 9 “三全育人”视域下广西民办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文化育人
  • 10 “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育人过程的思考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