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医工结合背景下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研究

2021-12-2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王淋,马金凤,左海维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50期 本文字数:2517

  [摘           要]  医工结合是医科、工科的交叉和融合。培养具有医学背景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培养目标。毕业论文设计作为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工科与医科结合能力的良好机会。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存在时间紧张、选题陈旧、创新不足等问题,为此,以医工结合为契机,以毕业论文设计为抓手,充分利用学校医学专业特色优势,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理性选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并不断优化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式,切实推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有所提高。结果表明,学生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思维能力显著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显著提升。
  [关    键   词]  毕业论文设计;医工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50-0096-02
   一、引言
   医工结合是医科、工科的交叉和融合,是多学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近年来,医工结合逐渐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突破传统学科设置,变革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1]。徐州医科大学是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中心,医学院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培养交叉复合型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多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及任课教师坚持以“以人为本,信息领航”为指导思想,一直致力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医学、生物学的交叉学科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教学与科研、生产结合,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2,3]。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具体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完成文献查阅、资料收集、研究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撰写研究总结及论文等。在医工结合的大背景下,毕业论文设计无疑是锻炼学生工科与医科结合创新能力的良好机会。然而调研发现,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尚存在以下不足:(1)时间安排偏后,留给学生自主钻研的时间较少[4]。(2)题目陈旧,缺乏与领域内最新研究动态的融合[5]。(3)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6]。
   为此,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医工结合为契机,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利用学校医学专业特色优势,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合理、科学地拟定或选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并不断调整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方式,切实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二、激发学生与医科结合的创新意识
   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强调“培养能够在医疗卫生领域、科研部门、教育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医学、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提升学生与医科结合的创新意识是实现医工结合的良好开端,,第一至四学期是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黄金时间。为此,采取如下策略:
   (一)引导和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工结合目标
   第一学期,召开“我心中涌动的医工结合梦”主题研讨会,初步了解学生对医工结合的认知。第三学期,召开“最初的梦想”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寻找医工结合的着力点。对于目标明确且实现渴望度较高的学生,精神上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分配其有难度的任务,同时资源上给予充分支持。对于目标明确但是渴望度较低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加入渴望度较高的小组。对于目标尚未明确的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分析现实境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锻炼,从而自主树立明确的目标。
   (二)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邀请在医工结合领域有建树的专家来院开展学术报告。鼓励学生主动申请走进科研实验室,主动和研究生接触、交流。实行本科生导师制[7],组织学生申报和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全程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实验分析等,逐渐养成创新思维。
   (三)学科竞赛拔高创新思维能力
   在培养“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种子选手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计算思维与实践编程能力[8]。在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尤其注意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其他领域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思维[9]。
   三、走好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关键一步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本科生导师制老师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老师,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提供题目和学生自拟题目相结合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有两种方式:教师提供题目和学生自拟题目[10]。教师提供题目的形式有较大的局限性和被动性,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自拟题目的形式对学生的限制较小,能鼓励学生思维创新。考虑将两者结合,取长补短。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评估选题的可行性、工作量大小等,并通过不断调整,最终确定题目。
   (二)课堂上激发学生自拟题目的潜质
   在课余时间主动与学生交流,及早发现有自拟题目意愿的学生。笔者在讲授计算机图形学时,给学生展示了一例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的室外建筑三维场景。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阶段,有学生主动联系笔者,询问是否可以自拟虚拟病房漫游相关的题目。由此可见,学生自拟题目的前提是学生对该题目有所了解且具有一定的自主研究能力,而这恰恰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方面。

相关文章:
  • 1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 2 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办法探讨
  • 3 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 4 英语绘本在小学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5 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6 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初探
  • 7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
  • 8 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对策
  • 9 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案例研究
  • 10 前置性学习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