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艺术+思政”的美育新思路

2022-01-0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李孟悦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50期 本文字数:2539

  [摘           要]  在艺术类院校中,思政育人不乏形式的多样,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教育活动真正感知、感悟、入脑、入心,知行合一。
  [关    键   词]  艺术+思政;大思政课;以美为媒;沉浸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226-02
   一、“艺术+思政”美育现状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说:“‘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由此可见,系好青年大学生人生第一颗“扣子”首先要“量体裁衣”,用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方式打开价值观教育的大门,从而在过程中润物无声,真正入脑入心,这才是思政教育活动组织策划的核心。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高品质的生活需求。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将艺术与高品质生活需求链接,增强文化自信,对当下的美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艺术类高等学府,这个目标的实现也不再仅仅是思政辅导员“一肩挑”,而是一堂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三位一体”的大思政课。同时也有效避免以前教书的不育人、育人的不教书的两张皮现象,这也是目前学生最认可、最行之有效的“大思政课”教学模式。
   二、实践特色
   (一)线上结合线下
   “以美为媒”,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至关重要。当前,“云端”科技的开发使教育平台百花齐放,艺术类高校学生的大部分资讯都来自互联网平台,例如微博、Blibli、抖音、视频号、微信公众号、App、网站等,前四个偏向于综合信息的交流和收集,后三者更偏向于专业信息的检索。掌握学生中的主流媒体并善用之就等于占领了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制高点”。
   目前,大部分艺术类高等院校都选择创建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抖音平台用于宣传学术资讯、先进思想、典型人物、传统文化及理论知识等信息。很多艺术院校除了教学平台的创新和开发以外,还围绕各自学科特点开展了多样的、有趣的、贴近学生的主题活动。例如祖国发展歌曲的编写、电影的制作、海报的设计等。在这个新时期,艺术类高校的师生用艺术的语言为时代讴歌,为社会弘扬正能量,为时代发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成果能够在社会媒体、组织或政府官方宣传媒介中呈现、转发,能够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是一种价值观的认同。这种无声的回馈更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和动力,在学中做,在做中入脑入心就是思政教育最好的成效。
   (二)理论结合实际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各所院校以主题党日活动、重大纪念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消化吸收先进思想和理论知识的精神内涵。比较常见的理论学习形式有:专题讲座、辅导员领学、学生自学,例如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围绕“四史”开展主题讲座,将“四史”学习与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结合,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还有不少大学生调研团到红色教育基地参与乡村振兴,将所学转化为社会服务的效能。
   (三)被动转为主动
   随着“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思政教育模式的不断深挖、实践,如今的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也不再是教师主导,而是由学生作为“导演”,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完成知识的汲取到最终的呈现。不少高校已经率先做出了思政教育的创新,结合专业课程完成主题明确的“一台戏”“一首好歌”“一部微电影”“一场展览”……如今的“95后”“00后”性格更加张扬,找到发力点,给足学生“戏份”,才能够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汲取,让教育成效事半功倍。
   在建党百年之际,很多高校开启了“青年说党史”的专题微课,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群体为授课人,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学生自主投入研究、备课、说课的全过程,由被动听取转为了对知识的主动掌握。
   (四)单一转为联动
   传统的思政教育形式是辅导员引领学生学,自“大思政”提出后,思政教育不再是“两张皮”的现象,而是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思政教育+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将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组团,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艺术类高校的辅导员开始主动学习自己所带学生的专业特质、特点,在社会实践、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项目中寻找与专业的连接点,整合各类资源为学生未来链接社会出谋划策。
   三、育人特色
   (一)“命題作文”式的开放育人思路
   不束缚学生的天性,给予创新空间是“艺术+思政”的最大育人特色。用“命题作文”的形式开展思政活动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方式——辅导员在其中的角色就是确定基调,给予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实践的资源及空间,确保活动方向不跑偏,活动结果有成效。而学生都是答题人,他们可以自由答题,只要不跑题、题材不限,自由发挥。例如表演系的各种舞台剧,学生自己既是编剧也是演员,邀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学生乐在其中,体验着非自己专业的乐趣,而主题教育的内涵在编排的过程中也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相关文章:
  • 1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 2 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办法探讨
  • 3 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 4 英语绘本在小学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5 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6 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初探
  • 7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
  • 8 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对策
  • 9 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案例研究
  • 10 前置性学习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