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郑君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4期 本文字数:2516
[摘 要] 幼儿保育专业
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结合专业特点,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了保育专业
课程的改革实践与思考,提出构建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思政的“一二三四”育人机制,即“一个贯穿,两个主体,三全育人,四个推进”,并积极探索,采取多项措施进行教学改革实践。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幼儿保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4-0061-03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最为核心、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1]。在建设过程中,专业各课程同思政元素的融合度有待增强,但“课程思政”常被当作“思政课程”来开展。课程思政其实是一种教学理念,我们在贯彻的时候,不应该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应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而应当根据不同课程的学科专业特点,在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2]。
笔者在专业课教学中,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进行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认真设计每一个教学知识点,把与幼儿保育相关的思政精神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幼儿保育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幼儿保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的两大任务,保中有教,教中有保,缺一不可,这是幼儿园教育阶段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的主要区别之一。这一特殊性也是幼儿保育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首要原因。保育老师和专任教师在幼儿园同等重要,都是为3~6岁的幼儿服务,只是分工不同而已。而人的许多重要能力和个性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幼儿园里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言行举止、品格意志等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在重视学生保育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保育职业素养的整体提升,如职业道德、职业情感以及规范意识、时间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人文意识等,希望培养出“高素质、善保教”的保教人才。
(二)国家与社会对幼儿保教队伍的考核评价越来越高
《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要求考核保育员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及职业守则。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对幼儿教师的职业信念、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也有所体现。每年幼儿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招聘条件中对幼儿教师的师德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如“热爱教育工作、忠诚于教育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行”等[3]。2018年11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从国家层面规范了幼儿保教工作者的行为。这些相关规定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幼儿保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课程的开设,也为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当从源头和根本上加强对保育教师职前师德养成的教育,才有可能建设成一批“高素质、善保育”的幼儿保教师资。
(三)“深度思政建设”开展的需要
在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仍侧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主要集中在通识基础课,如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专门性思想政治课程中。专业课中只在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等专业课程中有所体现。这些课程比较宏观和笼统,忽视了专业的特性,满足不了幼儿教师职前师德素养的需要和提升。学生的师德养成教育是短暂的、不连续的,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专业技能课中的幼儿园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幼儿保教实习指导、钢琴、舞蹈、绘画、手工等,对于幼儿教师职前师德素养的养成教育方面仅仅在课堂教学中一两句话带过,缺乏深度和广度。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幼儿保育专业的课程改革思路
笔者从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及保育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认为应构建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思政的“一二三四”育人机制,即“一个贯穿,两个主体,三全育人,四个推进”。育人机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生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也是我校保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1.“一个贯穿”,即将“立德树人”这一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任务贯穿于保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内容十分庞大,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涉及思想道德、精神品格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对于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师德培养更为重要。这是作为一名保育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我们要将师德素养教育贯穿保育专业发展的全过程。只有具有高尚的师德,真正热爱幼儿、热爱保教事业,才能更好地为幼儿和家长服务。
2.“两个主体”是尊重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主体地位和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双主体”的概念现在越来越受到專家学者们的认可。教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者,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课程思政的理念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4]。要实现这一目标,专业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行,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在“三尺讲台”上发光发热,发挥践行师德风范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身言行举止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这对学生来说才是最好的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