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构建与探究

2022-05-2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王羊羊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5期 本文字数:2872

  [摘           要]  分析基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非遗大师工坊”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思路与路径,提出加强实践平台设施现代化建设、改革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打造“双导师”教师队伍、政校行企资源协同联动项目驱动合作贯穿创新创业教学全过程,完善运行机制以提升实训平台育人能力,促进设计类专业“美育+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关    键   词]  非遗大师工坊;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139-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高校教育”。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以党中央和政府文件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育人优势,建立非物质文化传承大师工坊,进一步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的丰富美育资源,将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不断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形式与方法。与此同时,自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来,我校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学校应用型转型为契机,立足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以构建非遗大师工坊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体系为抓手,以非遗传统手工艺作为优质美育资源,开设传承创新特色公选课程群建设为基石,以活态传承的方式,打造我校“一工一坊”岭南非遗传统手工艺品牌化特色,从而助推美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融入职教师资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服务于地方文化创意产业。
   目前非遗大师工坊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服务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美术学、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7个专业集群。为了彰显实践性、创新性的专业群特点,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技术、艺术、工程”创新驱动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因此,打造以非遗手工艺传承与创新为引领,构建完整、科学的“一个体系、二个优势、三种机制、四大平台”的非遗大师工坊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现代文创产业的发展需要。
   一、非遗大师工坊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基本思路
   (一)坚持以需求、问题为导向,推进平台建设
   非遗文创化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载体,通过工艺、创意设计、技术加工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市场运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它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多元强烈,大众需求由“传统非遗文创化”到“新非遗文创化”演进,由此而来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素养提出了更高需求。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的原动力,而打破传统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的壁垒需要人才需求的原动力进行优化升级。以掌握传统非遗手工技艺、运用前沿艺术理念进行设计、实操涉及学科交叉的机械设备和了解营销方略的能力综合型人才是新非遗文创化产业的现实需求,鉴于此,人才能力革新升级需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而目前高校在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1)应用型高校设计类人才的创新创业驱动能力不强,培养模式与行业需求契合度不高。(2)三层能力培养问题:①学生的非遗技艺传承能力欠缺,校内相关师资匮乏。②学生将前沿艺术理念和国际思维融入设计的能力较弱,原课程体系与动态培养目标不符。③智能化背景下学生作品与工程技术、营销体系的结合度低。(3)学生“作业—作品—产品—商品”的转化问题,校政企协同度低,学生创业孵化能力弱。因此,着力打造高质量的非遗大师工坊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美术学院加快教育改革、培养“技+艺+工”综合型人才,促进新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
   (二)解决问题关键分析,形成平台建设基本思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念提出后,就已经从文化产品的角度将“非遗”的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统一到文化创意之中了。[1]“非遗”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而创意则是在传统文化中注入创造性思维,将传统文化要素进行再优化设计,推动“新非遗文创化”发展,如果将两者之间相互融合、渗透,不仅可以提升非遗产品的艺术价值,还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传承和传播。非遗大师工坊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要以服务“新非遗文创化”发展需求和经济发展为导向,以服务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升级为目标,突出培养高素质“非遗技艺+创新思维+工程技能”人才为重点,培养新一代非遗传承人,并通过(1)不断完善实践平台功能。(2)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开发以产品为导向的特色课程体系,聘请传统技艺大师共建工作坊等逐层解决能力培养问题。(3)整合政校行企资源,加强项目联动驱动合作,搭建线上线下平台疏通销售渠道,使学生实现“作业—作品—产品—商品”的顺利转化,培养学生“学—做—产—销”一体化创新创业能力。(4)构建创新平台建设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等,打造我校“一工一坊”传统手工艺品牌的效果。
   二、非遗大师工坊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路径
   (一)基于“非遗工作坊+专业实验室”的非遗大师工坊功能平台建设
   工作坊模式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抓手,突出实践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市場意识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工作坊教育模式在营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活动再组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2]。美术学院在“美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基础上推动建设“非遗子工作坊+专业实验室”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非遗大师工坊包括建刺绣、植物染、手拉壶、广彩、珐琅、皮雕、灯工7间非遗子工坊和工坊非遗产品创新展示和销售区。除了传承工坊外,添置当今现代智能制造设备,如3D金属打印、VR虚拟和热转印等设备,建设包括覆盖7个专业的24间专业实训室共同面向学生开放。学院紧跟智能化时代趋势,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院搭建智能化的非遗工作坊线上选课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课内外“个性化”地在平台选取工作室课程进行非遗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实践内容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活动。

202205222008

相关文章:
  • 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 4 “读图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 5 让阅读真的发生
  • 6 探究小学语文构建互动课堂的策略
  • 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方略
  • 8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策略
  • 9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0 农村小学开展语文阅读的实践和推广策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