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022-09-0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王菲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7期 本文字数:2530

  [摘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专业人才的健康发展,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各行业提供高素质人才。在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要转变传统的管理和办学观念,在学校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人才教育,培育下一代学生。主要分析了高职扩招的重要性,探讨了高职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2)27-0053-03
  近年来,我国社会各领域发展逐步加快,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因此,推进高职扩招是顺应当前社会需求,顺应改革发展潮流,体现了高职扩招的社会价值。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给人才发展带来了很大阻力。因此,有必要根据扩招要求和高职院校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高职扩招的重要性
  一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在社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背景下,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可以加速社会人才结构、人才调整,提升各领域供给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学生在高职院校系统地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能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
  二是有利于化解当前的就业矛盾。近年来,稳定就业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实施高职扩招,有利于改善人力资源供需平衡,在扩大职业教育的基础上逐步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
   三是有利于深化高职院校改革。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是提高我国教育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发展高职教育,赋能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交流,提高高职院校发展方向[1]。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出特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点
  1.突出实践技能培养。课程设置已纳入专项课程,课程的设置和名称体现了实践工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专业实习的学分和考核,突出工学结合的特点。
  2.突出专业特色。建筑工程是专业知识很强的专业,课程设计方面除了公共基础课外,更多的是提升就业能力,从学时设置可以看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总学时为2500学时,公共基础课560学时,专业课1780学时,占比73.6%。
  3.加强就业引导。高职院校在大一期间提供职业规划课程,然后在整个大学期间开设职业咨询课程。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1.培养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行校企合作教育、工学结合的双元育人培养模式。学生通过认知实践、跟踪实践、企业事后实践等实践训练环节,完成对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职业岗位技能。
  2.教学模式
  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核心,以专业群建设为基础搭建教学体系,探索新模式,更新教学理念,积极与企业共建实践场地,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培养途径,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路径图见图1。
  3.实施流程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扩招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主要优化了人才培养目标,采用学校和行业共同培养的模式。学生管理根据全日制普通在校生的管理办法,日常学习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根据生源地集中原则定期以集中授课、送教上门等方式进行。建筑工学院围绕扩招人群特点在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方面得到多个部门大力支持,相关部门包括党政办公室、招生办、学生处、教务处等岗位。学校党政办公室负责解读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和印刷招生简章;招生办公室审核学生的报名资料并完成报名;教务处为学生建立学籍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处对扩招学生进行招生教育和日常管理;各二级学院负责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动态修订,开展集中授课和在线教学等工作;学生的岗位实习和课程实习主要通过岗位完成。实施流程见图2。
  三、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落后
  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遇到了困難,不仅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人才发展也必须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满足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让人才适应未来就业岗位。但目前人才培养理念相对落后,会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未能体现学生人才培养的主体性,培养方式和手段滞后,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未能明确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发展规律,在制度实施中面临较大阻力。
  (二)生源结构复杂
  生源结构的复杂性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重大挑战,除普通高中毕业生外,还有退役军人、下岗工人、新型农民等,继续采用同学历、同家庭背景、同生活经历方案,适用性不高,不能满足人才的个性化需求。鉴于目前的情况,制定培养目标是没有意义的。定位准确度不足,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改革进程。
  (三)学习积极性差
  扩招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差、成绩差异大的现象,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生知识储备、能力、素养都不同,此形势下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教学考核、提高学习积极性以及学分置换将成为一线教学人员关注的焦点。
  (四)工学矛盾突出
  在高职扩招的背景下,学生数量和类型复杂,部分学生在接受高职教育的同时还要打工,这就造成了工学的冲突,影响了学习质量。目前的管理方式不适应扩招的特点。其缺乏灵活性很容易导致时间冲突,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会导致资源浪费。
  (五)管理机制缺失
  可靠的管理机制是促进实际工作高效开展的关键,能够不断总结和反映人才晋升问题,保证人才晋升目标和方向的正确性。忽视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建设,容易导致各部门协调不力,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管理机制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机制运行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限制了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

202209012148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