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2+3”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中运用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探析

2022-09-0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谭冰 庄薇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7期 本文字数:2981

  [摘要]健康评估是“2+3”护理专业一项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临床思考能力和健康评估能力。在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中,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强调做是中心,教师的教围绕做,学生的学围绕做,摒弃被动的学习法,确立主动探究学习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效果得以提升。对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之理论支撑和传统护理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并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阐述。
  [关键词]“2+3”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2)27-0110-03
  “2+3”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是在国家扩大招生规模后出现的,旨在为满足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提供服务。健康评估是将护理学的基本知识与临床知识联系起来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需要学生学习如何搜集和分析、评判,其中包括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大量的实际应用技巧,也包括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交流的方式。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从理论到实验,再到实习,理论性课程时间过多,实验课程被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衔接被割裂,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教学做合一是学与做结合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健康评估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之理论支撑
  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其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与学之法”,也就是“教”与“学”相结合,学生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实践,教与学应该是一个整体;二是课程教学论,认为课程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做的形式来确定的,而做则是要把教学和学习结合起来;三是教育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它渗透到整个教育和教学的每个环节,如果没有完成,就不能算是教;四是教育原则,它是一种对生活和教育本质特征的阐释,是一种普遍性的教育法则。陶行知的“做”是“做”,“教”是“做”,“学”是“做”。
  从高职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妥善解决师生的矛盾,既要充分利用师生的优势,又要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重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重视对大学生實践操作和对社会职业适应性的训练;培养管理和服务一线所急需的高级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员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只有在做中教、做中学,才能把高职教育与生产、理论和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知识结构、动手能力、技术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健康评估指导下,“教与学”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健康评估是研究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有或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或生活过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的临床思考方式的一种科学。以健康评估为核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通过团队协作,既了解健康评估的相关知识与技巧,又掌握了如何实施终身教育的基本知识。教师要确立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传统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医学教育是“灌输式”的,而健康评估则是根据课本单独地进行个别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若将学生限于课堂上简单的课堂活动,加上医学知识枯燥、知识点多,会出现“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的情况,形成“课堂记笔记,下课整理复习笔记,考前背,考试时默写记录,考后忘记笔记”的独特景观。教师掌握着每个环节,所教授的大多是关于健康评估的理论,在教与学之间缺乏沟通,没有有效和积极的互动,这样的讲法从主观上制约了学生学习潜力的发展,与临床护理的专业行为没有太大的关系,也没有专业的适用性,学校提供给学生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被直接运用。
  三、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之实践活动
  (一)设置必备的前置条件
  1.确定教学目的
  针对护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教师将原有的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任务进行细化,更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健康史评估要求学生能够自行收集病人的历史资料;身体健康评估一节,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健康检查;ECG(心电图)部分,要求学生能够描述识别和测定正常的ECG的各个频带。
  2.课程设置
  首先,依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需求并结合护理人员的资质考核情况,选用有较强操作性的健康史评估、身体状况评估和ECG记录三个环节为教学做合一的课程。其次,将健康史评估分为“患者参与式”与“角色扮演式”,通过实践和团体协作的方法,体质评估和ECG检测运用实践操作法以及团队合作交流法,在学习中以学生为中心,不断通过实践操作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再次,设定课堂情景,在多媒体教室及综合训练室中进行教学,并配备电子模拟病人、心肺听诊模拟器及与之对应的身体状况评定物件,以便于学生实际使用。
  (二)设置小组和编写学案
  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能力和个性特征进行差异性评估的基础上,选择6~8人组成大的“做中学”小组,由1人作为小组的负责人,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组织和监督;组中再进行分组,两个人一组(在评估练习中,一人为评估者,一人为被评估者,相互练习评估)。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相互协助。为了保证公平竞赛,各组之间采用同一类型的固定团体进行研究和评估。按照课程内容制订可供学生参考的学案,包括目标(知识、能力、情感)、重点与难点、流程(任务引导、问题导入、做中学、做中教、内化新知)。
  在课堂教学之前,学生按照教学计划,通过自学和互相交流的方式进行预习,并做好演讲和实践的示范准备。
  (三)教学过程和教学步骤
  共设定45个学时的教学时间。教学中教师可尝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理论学习分配37个学时,身体机能评估分配6个学时,心电图测验实验分配2个学时。本课程的第一部分为健康历史评估,共4个课时。课堂上训练学生参加健康史评估的学习,训练学生搜集健康史的材料,然后进行人物扮演、交替进行患者和学生的角色转换,反复进行病历收集。第二部分为体质评估,用35个课时。全身情况评估:在有健康评估器材的多媒体课堂上进行皮肤黏膜和表面淋巴结评估,并对胸腔进行评估;在综合训练中心进行腹部和腿部的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将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讨论和学习,引导学生对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讨论,积极解答问题,找到学习的规则。教师巡视中要掌握学生的操作需求,及时帮助学生改正操作中的差错,并给予表扬与奖励,达到“做中教”的目的,结合模型、录像、多媒体解决关键问题与难题,并随机抽取一位学生点评操作情况。课后辅导组的小组长变成小教师,并在班上和下课后带领组员们进行实践练习。第三部分为心电图监护,共6个课时,用2个小时在综合培训中心进行导线连接。在多媒体课堂上进行ECG的解析,教师在给学生解释的同时让他们标记P波、QRS波群、T波、常用频带以及不正常的ECG。

202209012149

相关文章:
  • 1 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融入
  • 2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 3 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 4 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5 初中物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 6 情景设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7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8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9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0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