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周静 吴军霞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7期 本文字数:2472
[关键词]项目管理;运动训练;
专业排球项目;主修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2)27-0168-04
“教育质量工程”是我国现阶段各高等教育院校生存发展以及内涵建设的主要着力点。课程教学作为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实践环节,在有效的时限和资源条件下,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高效化和最优化是高等教育借鉴项目管理理论应用于课程改革实践的主要领域。同样,运动项目主修课程作为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
专业主干课程,不仅是实施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手段与路径,还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研究如何切实提高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排球主修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课程作为一个项目进行管理,通过整体人才培养方向、培养内容的设计、组织以及过程控制、评价等各环节进行课程内容体系的重组与改革实践,以期为高等教育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项目管理理念应用在排球项目主修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现阶段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专业主修课程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主修课程如何在有效的课程教学内容、学时数、师资配备等条件下实现特色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质量的最优化就成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源于管理学学科发展的项目管理理念与技术,是在20世纪中期开始运用在一系列类似工程、课题研究等任务性工作中的一种管理技术。项目管理理念是指在限定的資源、限定的时间内将一项工程、研究课题及活动等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去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预期目标。项目管理最大的优势是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的优化组织与实施、控制与评价等环节的严格把控与目标完成。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质量工程中借鉴项目管理理念与实施过程环节,是实现高校教学优质高效的一项有效途径。
高等体育院校的运动项目主修课作为体现高等体育院校人才特色与保障特色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项目主修课程教学中借助项目管理理念,整合主修课程的有限资源,在转换人才培养理念、合理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规划内容学时的基础上,协调教学过程中的各项组织要素、人员要素和评价要素等,对全过程全要素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控和引导,使师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课程学习的最优化,是运动项目主修课程实现专项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质量的主要改革和实践方向。本研究借鉴项目管理理念与操作,以排球项目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排球专项主修课为改革试验教学板块,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环节进行设计,探索高等体育院校运动项目主修课程教学改革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可行性。
二、运动训练专业排球项目主修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排球课程是教育部规定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修课程。排球项目主修课程作为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国内相关运动训练专业的排球项目主修课程进行调研,发现排球项目主修课程基本贯穿整个大学时期,在强调学生专项技战术能力实践的同时注重理论素养与能力的提升,一般是在大学一至三年级六个学期共500多个学时(每周不少于3次、8~10学时)的实践教学,四年级设置4~6学时,用于学生技能实践、教育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指导等工作。但调研中也发现,一些任课教师会在每学期灵活安排理论课的讲授与实践,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专项教学理论素养的重视,会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增加学习时数与任务布置。
同时,受限于近些年来地方性体育院校生源条件的有限性,学生入学后排球专项运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且针对专项理论水平与专项教学训练相关理论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客观现实,以专项运动技术提升、专项运动理论知识提升就成为目前各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排球项目主修课的共性问题。现阶段,受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以教法、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研究为提升排球项目主修课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针对整个排球项目主修课程板块,对其进行整体化规划、调控的改革却几乎没有。
综上所述,排球项目主修课程作为特色专项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的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项目发展需求的大势所趋。现阶段,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与尝试较多,但缺乏对课程整体规划、改革的研究。
三、影响排球项目主修课程改革的因素分析
借助项目管理理念与技术思路,对影响地方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排球项目主修课程改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参照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设置相关指标问卷,就课程定位、课程规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力量、评价机制等变量进行权重赋值分析,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数理分析等方法找出影响排球项目主修课程改革的指标变量及其权重值,结果见表1。
(一)课程定位
课程设置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实践环节,项目主修课程的目标定位关系着特色人才培养的实施方向。现阶段,随着我国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体育行业板块的不断发展,传统竞技排球教练员、排球教师的专项人才培养目标也要紧随社会发展需求,排球教练员不仅是排球技术的传授者,更是排球文化的传播者、排球赛事的组织者以及排球相关产业的从业者。目前我国多数排球主修课程仍然是偏向单一型教练员或教师培养为主,忽视复合型、知识型和实践型的排球专项人才培养,因此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还是以传统技战术、裁判教学为主,忽视理论素养与理论能力的实践,导致学生缺乏对排球项目发展趋势、社会体育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观念认知决定行为行动,对排球项目的认知、对排球项目主修课程的认知与定位就成为影响其教学行动、学习行动的关键性内在促进力。
20220908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