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蒋海波 陆柏林 翦象虹 卿惠广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2期 本文字数:2716
[摘 要] 国家教育改革的日益推进,对教育实施过程中的
安全管理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相应的保障。近年来,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政策支持上,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总体来看,尽管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技能水平都在显著提高,但仍存在诸如学生的
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文化传播性不强、育人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整体上分析产生这一类问题的根源,统筹推进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创建,从而实现新时代高职院校在安全文化价值观引领、行为规范和安全管理创新等方面的进步和提升。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2-0085-03
校园安全问题始终是影响学校长效发展和学生自身健康的关键问题,在教育教学体系发展向好的大环境下,更要突破性地解决此类隐患,始终把努力改进并落实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创建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要以职业教育为着力点,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树立科学的安全观,共建和谐、团结、安全的高职院校,营造校园安全氛围。当前,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开展对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构建以及对其建设成效评价的研究,对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将提供可供操作的路径。
一、安全文化在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一)安全文化是高职院校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随着信息化网络的转型升级,人们的视野和信息接收范围越来越广,校园安全问题的频发和学校安全工作的不到位已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究其根源是安全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功能未能在教育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因此,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校园安全事关教育大局,只有将安全文化根植于校园文化,才能引导师生关注安全、重视安全,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基石和灵魂,有着强大的引导、规范、凝聚和相互影响的作用。把安全文化创建作为高职院校核心价值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路径和方法。师生通过最新的安全文化教育,把自身安全和校园安全提高到关键位置上,充分保障师生生活、学习、实习中的安全权益,在更大程度上确保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对学生来说,安全教育问题不再局限于人身安全,还包括精神观念、思想价值观、职业素养等众多方面,所以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从而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安全文化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内涵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逐渐演化而来的高职院校特色文化,无论是职业观念、教学理念还是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滋养着高职院校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构建了以增长知识为动力、实现社会价值为目标的长效机制。安全文化通过构建“生命财产安全防护圈”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为广大师生和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后盾。随着现代化社会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需求不断加深,安全文化不仅填补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丰富了安全教育工作的内涵,为建立更有特色、更加健全的高职校园文化提供了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三)安全文化使高职院校文化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过去,高职院校文化教育功能主要起引导、协调和激励作用,极大地促进了隐性文化对学生在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的培养,但在安全教育方面,学生尚未融入自身成长规划中。文化将具体事物或现象转化为具有无限延伸的知识,安全是人类生产、生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安全文化就是将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转化为可无限延伸的知识,这就决定了安全文化在高职院校文化中的基础地位,高职院校文化必须建立在安全文化之上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功能。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安全工作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缺乏活力,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所以,高职院校文化应以安全文化创建为契机,以文化价值为导向,从而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四)安全文化是促进高职院校平安发展的有效保障
安全和稳定是办好一所高职院校的基本保障,追求校园环境安全、师生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安全是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安全文化对高职院校师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通过实施安全文化建设,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对新时代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创建现状
(一)对安全文化创建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成立时间不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校园文化的积淀不深,安全文化更显单薄。当前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依然是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及思想政治教育,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国家和社会输入源源不断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但值得注意的是,对安全意识及相关文化的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建设极度欠缺的,往往只存在于选修课程中,而无完善的安全教育课程,這也使得院校师生无法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学生来源形式多,生源质量不高
各高职院校在办学实力、生源的竞争力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且院校的地理位置也是学生择校的核心因素。为此,高职院校采用了多元化的招生方式。从近十年的招生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把单招作为重要的招生方式,招生人数甚至超过高考统招的人数,形成了中职注册入学、中高职衔接、对口单招、提前自主招生等单招方式以及高考统招和其他生源并存的招生局面。大部分高职院校生源渠道多,既有高考统招学生,又有单招学生;学生中有高中毕业生,也有中专、职高、技校的学生和待业青年等高职扩招的“四类”人员;整体来看,学生文化素质偏低,安全知识匮乏,安全意识较薄弱。
20221014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