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陈一鸣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5期 本文字数:2490
[摘 要]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本研究以“线上线下”融合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核心,阐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意义,梳理了当前高校“线上线下”融合背景下思政
课程混合式教学的现实困境,对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参考建议,以期提升思政
课程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推动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更高水平的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关 键 词] 线上线下;思政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5-0147-03
一、“线上线下”融合背景下构建思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线上教学成为一种便捷、高效、丰富的教育方式,与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同向同行,共同发挥着育人作用。同时,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也能够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面,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学到许多新的知识。其次,“线上线下”融合背景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由“面对面”到“屏对屏”,网络上学生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向教师提问并得到回答。而教师也在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更了解学生,更熟悉学生,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线上教学的实施,不仅加强了师生交流,也为教学相长创造了条件。另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得到了方式和内容的丰富。除此之外,网络上存在大量优质的课程资源,既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也能够丰富教师教学的课程内容。线上教学一方面能够轻松地把晦涩难懂、重点难点的知识具体化、简单化,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发展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探索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对教学内容更清晰直观地进行讲解,使学生乐于接受。“线上线下”融合背景下思政课程混合式教学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观、国际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二、“线上线下”融合背景下思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实困境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不匹配
当前高校思政课程仍然以传统的课程内容为主,与成为大学生主体的“0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思想政治状况联系不够密切,思政课教师个人对国家大事和时势的了解与关注比较多,但无法将思政课程内容和时事政治紧密衔接展开分析和深度解读,更无法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当今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也是学生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内容,另外作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大学生是十分具有个性的一代,思政课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时俱进改进创新,但受目前主观和客观因素限制,思政课的活力仍不足。这一教学现状显而易见的后果是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用武之地。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创造,造成学生“听课率低”和“抬头率低”的尴尬现状。
(二)思政课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有待加强
如今,“互联网+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生机。早在教育大会时国家就发出号召,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呼吁高校把MOOC等网络教学融入思政课程,提升师生网络素养和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与时代感。线上教学对教师除了专业知识的要求之外附加了对当前智能设备和技术熟练掌握的要求。开展线上教学时要求所有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具体了解在线教学平台软件以及能够利用教师的教学机智化解在线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对教师开展教学和教育管理的要求较高,而现实情况是当前高校思政课程教师队伍的整体年龄偏大,大部分教师对当前网络平台的运用处于“能够基本操作”但“不够精通”的状态,教师一方面面临对大量教育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的窘境,另一方面造成学生觉得课堂不够生动而“出勤率低”的现状。
(三)思政课程评价方式滞后
高校思政课程现有的评价方式具有滞后性。当前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的考核评价模式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获得感的有效评价,纯粹的知识考核、闭卷考试和以记忆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体现对学生思政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的考核;当前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对数字资源利用度不足,虽然在思政课程建设过程中,我国网络平台多,创造性强,思政课程资源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比如在线公开课、MOOC、微课等,但是大部分在线课程资源不够集中,课程的一些相关信息也不够对称,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存在着对各种优质课程资源难以高效利用、无法实现整合的困境。再加上高校思政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于是造成了思政课程对学生而言仅仅只是一门“不挂科”的边缘课程,学生经常在期末考试前一周找教师“划重点”,平时除了上课几乎不会主動与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更不会提前预习,学生只求课程及格,这都是当前思政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所带来的弊端。同时,思政课程对教师的评价也缺乏学生课堂获得感的这一方面,思政课程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有效性不足,最终两者在课堂之后宛如“陌生人”,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方向一无所知,“线上教学”的开展因课程内容的理论性,更拉大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教师和学生互相不了解,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模式对提升思政工作实效性作用甚微。
2022103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