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022-11-2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杨虎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7期 本文字数:2556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语文知识进行讲解、对语文学科素养进行培养,还应注重对综合素质的提升、合作意识能力的有效培养。如何有效优化语文教学活动,,促进课堂的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语文学习技巧,奠定良好的语文实力,则需要教师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一步展开研究。为了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结合合作学习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借助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强化合作学习观念、改变课堂组织形式、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等优化策略,使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有效提升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合作意识
   随着现如今对语文学科的教学重视,教师也应进一步认识到启蒙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成长的重要作用。因此,满足现如今新课改的相关教学要求,则需要借助多样化、高效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学习,为学生培养合作意识。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发展,要想与他人进行和谐沟通,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则一定要注重培养合作能力,将合作意识的培养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保障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以及满足感。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意义
   小组的合作学习是现如今的教育教学中所采用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能进一步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小组之间相互合作、互帮互助,进一步优化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习目标的统一实现。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进而能将自身想法与观点进行共享,并从他人的见解中取其精华,完善自身问题及答案,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加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起着指导作用,能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对课堂中遇到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合作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以及实际的沟通过程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语文学习技巧,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是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展开语文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然而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快速进步,在为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1]。对合作意识的有效培养能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将语文知识与合作意识应用到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形成的同时,又能实现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分析
   (一)分组学习环节的不合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兴趣等,进一步结合团队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注重对个体差异性的尊重,重点关注分组学习情况。然而,在实际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通常会根据学生座位的便利性或者纵向、横向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分组[2]。这样一来,分组就会呈现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导致合作教学活动过于形式化,而没有真正实现其教学意义。
   (二)合作学习时间不够充裕
   通常情况下,在语文学科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虽然会应用到合作学习的模式,然而,为了保障课堂教学进度,为学生提供的合作学习时间并不充裕。这样一来,在进行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只是经历了很激烈的讨论过程,而并没有得出答案,便要在教师的督促下草草结束合作环节。进而使得合作学习环节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并不能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教师一味地对教学进度、教学计划急于求成,而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真实教学意义和教学价值,导致学生进行讨论和深入研究的时间较短、次数较少,从而影响合作学习发挥其自身作用。
   (三)合作学习时机把握不准
   在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合作学习相结合,选择恰当的时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样一来,以合作式的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掌握。然而,在实际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却只是根据指示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对某一相关教学任务、教学问题的讲解学习,局限性地围绕某一问题进行相关答案的寻找,而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这使合作学习探讨的价值难以体现。由于教师把握不准合作学习的时机,导致学生的合作意识无法得到培养,也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3]。
   (四)合作学习内容枯燥、单一
   合作学习可以说是现如今教学过程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新型且高效的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运用这种学习模式积极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应对合作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然而,在实际调查研究中发现,教师所选择的合作学习内容相对较为枯燥、单一,绝大多数都是以教材为主,其中可进行探索研究的語文知识较为局限。固有知识的探究学习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参与热情并不高,反而会由于合作学习内容的枯燥、单一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对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都无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优势分析
   (一)合作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为小学生培养合作意识的过程中,通常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载体,进而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沟通为前提,进一步使其在小组内形成合作关系和竞争关系,融入和谐且紧张的氛围中,促进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以及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效率,进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实现核心素养的提高以及合作精神的养成。
   (二)合作式学习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合作模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能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成主动学习者,进而使学生积极结合教材的相关知识有效进行沟通和思考,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参与者还是旁观者都会更好地融入学习氛围中,对知识点进行思考并自我消化,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

gzslib202211262118

相关文章:
  • 1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
  • 2 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对策
  • 3 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案例研究
  • 4 前置性学习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 5 习得缩写方法 掌握缩写技能
  • 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策略
  • 7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研究
  • 8 关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 9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 10 微信平台在家校亲子共读中的作用解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