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小学班主任如何构建班级良好的道德风尚

2022-11-2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张格草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7期 本文字数:2739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在该阶段对其进行德育,加强道德风尚引导,有助于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准则。本文以此为核心,探讨小学班主任构建班级良好道德风尚的意义以及班级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小学班主任构建班级良好道德风尚的意义
   (一)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良好道德风尚的建立能规范学生。学生生活在班级这一集体中,周边事物以及周边同学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良好道德风尚就好比道德路标、行为指示牌,当周边学生都认真学习、大声朗读课文时,即便有的同学想调皮捣蛋也只能偃旗息鼓,并和其他人一样投入学习过程中,这就是道德风尚的行为规范作用。在班集体的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的产生并非学生自发,而是与学生本身所处环境、班级氛围等息息相关。要想加强对班级纪律、班级道德等的引导,则首先应该肃正班级风气。只有这样,学生的行为才能够自觉地步入正轨,整体班集体才能够积极向上,形成团结一致、善良友爱的良好氛围。
   (二)对学生的思想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不仅仅是行为,良好道德风尚对学生的思想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首先,行为与人们的思想息息相关。学生倘若身处道德风尚良好、诚实守纪的班级之中,则他们的行为会先做出改变,会更加规矩、规范。随后在感受到行为带来的正面反馈时,学生的思想也会随之改变,逐渐意识到良好道德行为、良好道德风尚给自身带来的益处,最终思想觉悟会逐渐提升。其次,在道德风尚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之中,通过每天的学习与交流,学生群体之间会相互传递正确的思想,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认识与道德觉悟也会逐渐修正、提升。因此,建立良好道德风尚对学生的思想会起到导向作用,可以逐渐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从而不断促进学生道德水平与思想觉悟的提升。
   (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良好的道德风尚有助于学生群体之间形成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在这样一种班级氛围的熏陶之下,学生群体之间交流、讨论问题的频率会更高,同时学生之间也更容易相互借鉴,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守纪行为也将更容易传播开来。在纪律严明、学习习惯良好的班集体中,学生的学习也将更加高效,同时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将更加端正,从而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二、小学班级道德风尚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初级阶段,心智尚未成熟。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其心理相对而言更加稚嫩,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同时也较容易被社会不良现象所干扰,从而导致容易出现一些不良举动。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尽管其心智得到一定发展,不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但其心理仍尚未完全成熟。譬如较高年级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喜欢引人注目,得到他人认可,在课堂上会发出奇怪声音,或者模仿教师讲话、接话茬等,进而影响班级管理,对课堂秩序造成一定影响。
   (二)班级管理方式单一化
   尽管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小学班级管理相较以往有所改善,但大部分班级管理仍保留传统的管理方式。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内容单一,注重成绩,同时对学生要求过于苛刻。在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下,注重成绩的管理方法明显落后,且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此外,过于严格的管理模式、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等做法也明显与学生正常的成长特点所违背。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倘若一直对其进行限制,阻碍其天性的发展,则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灵闭塞,不肯与班主任进行友好交流,从而阻碍班级管理的有效进行。
   (三)道德教育过于模式化
   道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关键环节,每所学校都会据此专门制订标准的道德教育管理准则。这些准则大部分契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对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但准则也有一定缺陷,即过于死板,缺失灵活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也各不相同。一直沿用固定的、死板的教育准则,,则很有可能出现准则以外的个例,从而导致班级管理出现问题。此外,也有的班主任要求学生专门背诵道德准则。该种行为尽管能够加深学生对道德知识的了解,但缺失合理性。正确的做法是在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实践道德准则,通过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三、小学班主任构建班级良好道德风尚的有效措施
   (一)班主任率先垂范,严于律己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同时在学生心目中也占据重要地位。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切实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通过良好、正确的行为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观念,通过言语教导督促学生改进自身不良行为,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班主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首先可以加强班主任的威信,提高学生对班主任的认同感,从而更有助于拉近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班集体。其次,更加和谐的班级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形成积极的心态,从而有助于学生快乐成长。最后,班主任以身作则、亲身示范的教育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一种手段,是班主任与学生在班集体生活中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的一种方法。班主任的素养不断提升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学生道德修养与道德水平的提升。
   (二)班主任要构建良好的班级合作
   1.培养、引导良好班级舆论的形成
   班级舆论是道德风尚的主要存在形式,也是良好道德风尚形成的必要基础。要想树立班级良好的道德风气,首先,班主任应该加强对班级舆论的管理。舆论通常与学生的思想具有密切联系。因而班主任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对事物、世界的看法以及社会观念、家国观念、道德观念等等,同时一些集体活动的制度、规章等,班主任也应该对学生做出引导,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规则背后的深刻含义,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规则的认识,打消学生对规章制度的偏见,从而推动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最后,班主任還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先学做人,后做学问。道德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个人能够屹立于世的基本条件。一个人只有道德高尚才能够走得更远,为人所敬佩。班主任应该教导学生诚实守信、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做人,要让学生养成敢讲真话、正气凌然、作风优良的良好道德行为,从做人层面为学生树立起一道高墙,夯实学生的素质基础。

gzslib202211262118

相关文章:
  • 1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
  • 2 基于OBE理念的智慧对分课堂设计与实践
  • 3 基于OBE理念的车辆驾驶控制系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 4 幼师生情绪调控能力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5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下学业发展性评价研究
  • 6 信息化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在传染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
  • 7 陕西省科研经费“包干制”推进策略分析
  • 8 中文版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CIM)的结构及信效度检验
  • 9 Matlab软件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辅助应用
  • 10 网络PBL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