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郭辉林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6期 本文字数:2446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高中
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重点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教师要关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要站高定位,从单元整体入手规划教学内容,完成主题、单元的教学目标。换言之,要求教师着重展开大单元教学,推动
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以“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中“函数的奇偶性”课时教学为例,展开了大单元教学的主要设计,对其设计思路进行重点探讨。
一、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的、具有任务导向性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此时,教学目标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这就要求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和格局,即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为大单元设计,以此改变学科教学的碎片化,力求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因此,展开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视域下的必然选择。
二、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突破性分析
大单元教学设计在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究中实现思维碰撞,推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相应教学设计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
(一)重视问题引导
积极创设多种学习情境,并以问题为导向、驱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展开深度学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以及掌握。
(二)重视过程探索
结合讲解、探索、推理、观察、动手实践等多种教学活动的展开,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知识点定义,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经历猜想、验证、证明、理解等学习过程,丰富学习体验。
(三)重視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参与问题探究,实现对学生猜想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更好培养。
(四)重视文化渗透
结合生活化图片的提供,让学生切实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从而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效果。
三、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大单元教学的主要设计思路分析
本文主要以人教版高中数学中“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中的“函数的奇偶性”课时教学为例,展开基于大单元教学思路的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关联旧知
在教学起始阶段,主要从生活入手,并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教学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依托观察形成对函数奇偶性的直观感受,以此为后续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对于函数图象而言,虽然其有着较明显的直观性,但是在无法确定图象的情况下,需要结合函数解析式,依托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符号化定义的现实价值,由此开启学习探索。
首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对称、感受对称。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多个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找出其对称轴并思考“如果将这些对称轴视为y轴,对称中心为坐标原点,那么相应函数有着什么样的性质”。依托这一问题引出“函数的奇偶性”这一概念。其次,以图形穿越为函数图象,列出相应函数图象的表达式,让学生观察并挖掘共同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系列的轴对称函数图象,标注坐标轴、对应函数表达式,并让学生结合这些函数图象及表达式完成共同特征的分析与挖掘,形成“如某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该函数为偶函数”的假设,并让学生思考“f(x)=是否为偶函数”这一问题,,顺利引出偶函数定义教学。
(二)合作探究,归纳概念
1.偶函数定义的解析与探索
提出思考问题“结合f(x)=x2,f(x)=x,确定如何应用数学符号表述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这一特征”“尝试对偶函数做出定义”,让学生展开小组探究,并以此为基础引出偶函数定义的教学讲解。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系列函数表达式以及关于偶函数的不同说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针对相关内容做出判断。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形成猜想与概念,鼓励其应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总结规律,并针对偶函数做出定义,从特殊到一般,结合具体的函数,用符号语言定义偶函数,以此实现对数学抽象以及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判断函数是否属于偶函数,以此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偶函数定义的理解。
2.类比发现
给出f(x)=x以及f(x)=的函数图象,引导学生仿照讨论偶函数的过程,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回答“这两个函数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f(1)与f(-1),f(a)与f(-a)有什么样的关系?使用数学语言进行图象特征表述”“尝试对奇函数做出定义”这些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引出奇函数定义的教学讲解。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系列函数表达式以及关于奇函数的不同说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针对相关内容做出判断。
通过类比、抽象、归纳等方式的应用,以偶函数定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奇函数的定义,着力培养学生数学抽象以及推理能力,让学生结合奇函数的定义尝试针对一系列函数进行“这些函数是否为奇函数”的判断,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奇函数定义的理解。带领学生从函数解析式、图象这两方面入手,对判断函数为奇函数的条件进行探究、总结与印证。
3.反思概念的形成过程
带领学生对比函数奇偶性的多种表达方式,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多种维度入手对函数的奇偶性实施解读。在对比中深化学生对函数奇偶性的理解程度,鼓励学生展开深入性思考,并能够自动实现对函数奇偶性知识网络的构建,实现对知识结构的整合。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gzslib20221201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