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

2023-01-1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赵国民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2期 本文字数:2774

   数学是一门以锻炼人的逻辑性思维为主、培养人良好思维品质的科学,在学生眼中,常被誉为“学科小霸王”;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上,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冠,是其他科学研究的主要工具。小学阶段作为学习数学知识的起点,数学课堂作为传授学生数学知识、提高其数学能力的主要阵地,做好数学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既是神秘的、深奥的,它是智慧与智慧之间的交流、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碰撞,同时,它似乎也是枯燥无味的,复杂的逻辑、严谨的推理以及冗长的公式让人难以招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构建简单而不乏意义的数学课堂俨然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笔者将从“教得出彩、学得出众、师生互动”三大方面着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一、教得出彩
   (一)构建兴趣课堂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积极的因素,,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功课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仿若一种魔力,能够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可见,教师要想教得出彩,必须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这一环,积极构建兴趣为主导的数学课堂。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营造浓厚的兴趣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为进一步构建高效率课堂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小小商店”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以兴趣为切入点构建兴趣课堂。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并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作为导入,如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小动物商店”视频,让学生对每个小动物“购物”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态。之后,利用教室中的资源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建构兴趣课堂。
   (二)优化教法
   传统教法已然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对于学生来说,固定的教法容易使他们产生疲惫感,他们迫切需要多样化的教法来满足自身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的教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从改变教法的角度入手。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案,并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前提,通过生活中的问题作为导入,如以生活中的长方形物体为例,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的特征,初步思考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之后,教师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生活中的长方形周长,通过摸课本、量长方形纸的各边,发现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进而,教师再挑选任意一组学生在课堂上汇报本组学习成果,让其他学生参与评价。最后,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重点知识,使学生经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另外,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活动,让学生思考正方形周长的算法,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这样的方法,有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完善评价
   教师应在原有的评价观念上展开创新,积极完善教学评价方式,增强评价体系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合理的评价中获得来自教师的尊重与信任,以期更好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例如,在上数学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从教学评价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以评价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为指导,对现有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首先便是要在观念上做出改变,一是要改变单一的方式,树立多样化评价理念,把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从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在评价方法上做出创新,如对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同时,又要把握学生心理,使其保持客观的学习心态;又如,对于学习情况不好的学生,教师应采取成长记录评价法,记录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成绩等,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学习信心。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学得出众
   (一)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抓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这一环节,通过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意识的反作用下体会数学知识生成过程,从而为自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一课内容时,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学习意识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按照优劣互补的原则分成两个小组,之后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多个生活场景,让小学生初步明白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展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整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引导每组学生在课堂上边做边思考小数加減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困惑,为学生总结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如通过故事活动、生活案例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故事活动为例,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树立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意识,为数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二)掌握学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指导学法,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数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应从学生的学法入手。一方面教师应以教法指导学法,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以旧知识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从长方形面积引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与学生共同展开“操作”活动,先让学生自主将长方形裁剪为平行四边形,再带领学生一步步地去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从特征到面积,使学生逐步推理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讲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转化思想。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他多边形的面积,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为参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梯形面积展开探索,而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掌握方法、形成数学思维的过程。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和归纳,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此一来,既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发挥,又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

相关文章:
  •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2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3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4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5 浅谈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 6 浅谈开展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 7 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 8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 9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探
  • 10 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探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