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整合地域文化资源 拓宽大历史课程视野

2023-02-1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柳育芝 谢芸 白箫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0期 本文字数:2491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与时俱进,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了多种革新模式,打破单一的传统课堂模式,一个个新形式的、开放性的、多元化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形成。教师要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引下深刻领悟新课程改革的开放性、多元化、地域化、校本化理念精神,本着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宗旨,将历史学科的最新学术成果与区域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构建新的适合本地区学生学习的、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体系和教学实践平台,引导学生了解脚下这片神圣热土的光辉历史,触摸本土名人成长经历、光辉成就,激励后生学子积极成长,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教育意义。
   一、引导学生纵横捭阖,整合史料
   在反复实践,交流探讨后,我们借鉴黄仁宇先生提出的“大历史”教学思想,作为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实践的一种视角方法及途径,激活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重塑中学历史课程资源体系。“大历史”就是“将宏观视野观念引进到中国历史研究中去”。“宏观”就是大的历史观,如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国运兴衰的历史规律,战争的发生、发展、结束的规律,以及心理学涉及的人性的规律。“大历史”打破中学历史教材单线结构编排方式,纵向联系史实、史料,将教材内容中的有关知识外延进行拓展,结合地域历史文化开发校本课程,我校积极寻找与陇东地区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结合、衔接的知识点,在历史课程中突出历史教学中的地域历史及文化特色。这样既能激活历史教材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以及活学古今、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立足课本文献,探索课堂
   通过引导学生组建历史探究小组、开展历史夏令营活动,组织学生“走进陇东历史纵深”旅游活动,建立历史活动社团,参与历史课题研究等活动,打造一种全新的、立体的历史教学平台。这种探索尝试可以实现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创新的三个转变:一是从历史教学课程资源出发,从使用统一教材向以国家课程引领下的统编课程与地域课程和校本教材相结合,有利于校本教材的开发;二是从教与学的实践上拓宽了学习方法及途径,激活了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转变;三是实现了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主体地位的转变。从过去的以教师引领为主转变为完全以学生参与与感知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
   三、活学区域历史,传承陇东文明
   平凉,是古代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第一站”,素有“陇东旱码头”之称,地处古代中原农耕文明和西北游牧文明的交汇之地,是中华文明与中亚、西亚及欧洲文明交流的重要途经之地,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在这里交融。这些历史文化素材都是中学历史教学资源整合的有机营养,是实现历史教学地域化、校本化的“活化剂”。我们在教学中从六个方面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拓展。
   第一,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仪,将古代丝绸之路在平凉历史遗存引入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深度认识丝绸之路。
   平凉考古发掘出大量遗存实物,佐证了当年丝绸之路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盛况。如固原博物馆收藏的出土于陇东的“波斯萨珊王朝鎏金银壶”,它上面的图案是希腊神话故事,风格造型是西亚艺术,用途是盛西域葡萄酒的酒壶。这件异域风格的酒壶,承载着西欧文明(古希腊)、西亚文明、西域文明三大信息。20世纪70年代,在平凉灵台出土的几百枚西亚文明古国安息(伊朗)的货币——安息铅币,说明汉唐时期中国与西亚经济贸易的繁盛局面。泾川和镇原境内开凿的北魏佛教石窟——南北二廊佛教石窟,它以犍陀罗艺术及西域与中原融合风格的佛教艺术而闻名中外。在“丝绸之路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课,我们把这些知识资源整合进去,不仅提升了学生认知,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第二,中外文明交流及国内文化融合在平凉地区的丰厚积淀和悠久传承,是拓展校本历史文化史的丰富资源。
   佛教于东汉传播,得益于汉明帝时“白马驮经”之事,其缘起就是白马驮经回国,路经平凉,平凉人专门建造了“歇马店”。其汉代建筑风格,有力地佐证了佛教传入中国途经平凉的事实。
   第三,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其延续性、传承性与完整性之清晰,是世界文明史中少见的,而陇东地区的平凉市境内三大历史遗存和文字遗存,就能有力地佐证这一历史结论,它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可以拓展的地域性史料。
   1.黃帝问道崆峒山。相传黄帝曾向广成子问道于此,因而平凉崆峒山被誉为“华夏道教第一山”,黄帝问道的道教名胜“黄帝问道处”。
   2.周文王创建灵台。周王朝兴起于西北,其奠基者周文王姬昌将灭商的战略基地放在西北,重点经营陇东地区,三千六百多年前,周文王兴兵西进,灭掉陇东地区的共国、阮国(今泾川)、彭国(今庆阳西部)、密须国(今灵台县),修筑了一座驰名西北的建筑——灵台。此后,灵台历代毁而复建,灵台县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于“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3.中国最古老的西王母神袛庙宇始建于先秦,位于泾川县城西北山麓,院内碑文记载了西周周穆王西行到泾河边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唐杜牧有诗歌:“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至今,每年三月份泾川王母宫祭祀庙会一直是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共同举办的最大的王母庆奠活动,成为海峡两岸同胞文化交流的活动载体和民族认同的纽带。
   第四,陇东区域历史文化遗存中有清晰而完整的民族融合、民族交流的实体遗迹,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一章融入,并尝试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记录。
   平凉西北的固原境内有北宋与西夏王朝边境贸易“榷场”遗迹,佐证了《宋史》记载的北宋与西夏长达百年在此贸易的事实;平凉市泾川县王村镇有目前国内最完整的宋代女真族人聚居生活繁衍的村落——完颜村,这个村落几千人保留着完颜姓氏与女真族的身份、风俗习惯及文化特征,近千年来毫无改变,他们至今保留着尚猎的风俗,村子中心伫立着女真族的英雄——金兀术的塑像。了解这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有利于民族团结。

相关文章:
  • 1 新课程杂志2023年2期作者目录
  • 2 新课程杂志2023年1期作者目录
  • 3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与方法
  • 4 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
  • 5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法的运用
  • 6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概述
  • 7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阅读的实践策略
  • 8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方法
  • 9 论听障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策略
  • 10 小学低年级语文童话教学的优化策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