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让多元化评价助力高中思政课堂

2023-02-1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宋立霞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9期 本文字数:2456

   作为发挥立德树人关键作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堂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在课堂的获得感,也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水平。而处于教学整体活动过程重要地位的教学评价,对实现思政课堂的德育目标至关重要。
   一、教学评价概念界定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教学评价要以学生为主,采取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今天我主要针对学生学的评价进行研究。
   二、高中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内容
   青年学生作为民族复兴的后继力量,既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和过硬的业务本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以,思政课堂教学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等为一体,这就决定了思政课堂教学评价更加侧重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科素养目标等的评价。
   (一)知识掌握目标是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指标
   “没有科学的知识做支撑,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评价学生在思政课堂的知识掌握情况,是思政课堂教学评价的最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每堂课应该实现的知识任务和考点要求。针对所要考查的知识点,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科学、合理、全面、准确的评价,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完成每节课的课程任务,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二)能力培养目标是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指标
   思想政治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科,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才是学习的真谛,这也是当前高考重点考查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合理设置能力指标,全面考查与评价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
   (三)政治思想性是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指标
   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政治性、思想引导性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基本属性。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可或缺地要重视学生在理想信念、政治觉悟和价值观形成等方面的评价与指导。要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领相结合,不可偏废其一。也就是要求思政教师合理运用思政课教学评价思想性指标,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两个维护”,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新课标视域下高中思政课堂评价存在的問题
   有效的课堂评价应该是“学生参与进来了,学生热爱学习了,学生快乐起来了,学生成长起来了”。只有学生真正参与、积极学习、快乐探索、健康成长的学习评价模式,才是“高效”的,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在当前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思政课堂评价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评价主体单一化
   在目前的思政课堂评价中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大多数的评价是单向发生的,教师成为评价的单一主体,学生单方面接受评价结果,忽视了学生人格塑造、德育发展等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这不利于思政课教师调整教学工作和师生的共同发展;另一种即使强调双主体也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如学生的评价态度不认真,学生的评价未得到有效回应而产生的应付性评价。这都不利于课堂效果的实现。
   (二)课堂评价方法缺乏灵活性
   新课标指出,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感、价值判断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等”。现在大部分的政治教师面临较大的教学压力和高考压力,普遍采用量化评价的考试方法,用分数衡量课堂效果。只能是比较客观地体现学生知识目标的完成度,而不能有效地体现思政课堂的知识目标和政治思想性价值,也不能较好地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课堂评价语言缺乏精准性
   “语言是一门艺术,恰到好处的用语能够吸引人、激起人的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主要通过语言来实现,课堂评价语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增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等有着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教师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恐惧的心理,习惯性采用鼓励性评价语言,导致否定性评价语言的缺失;教师对学生无法有效区分个体性评价语言和群体评价语言,导致群体性的特点掩盖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利于因材施教。久而久之,学生会忽视教师对学习的评价,,很难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四、优化高中思政课堂评价的具体策略
   针对以上思政课堂中评价方面的不足,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探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深度融合的评价方法,真正打造高效的思政课堂,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
   (一)评价主体:由单一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
   思政课堂的评价应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学生为本的课堂评价原则。教师通过学生的直观评价,不仅能够让学生准确、直观地明白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及时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情况反馈给教师本人,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对课堂评价的反应做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调整。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可以使不同的评价主体站在各自的立场进行评价,评价更有针对性、科学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真正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地生根。

相关文章:
  • 1 “双高计划”引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创
  • 2 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构建与
  • 3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4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研究
  • 5 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研究
  • 6 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人才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
  • 7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智慧教务管理研究
  • 8 浅析高校教务系统建设过程及管理建议
  • 9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 10 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