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新课程下高中美术鉴赏情境式教学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2023-02-2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郗燕娜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9期 本文字数:2528

   21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影响和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对新课程下高中美术情境式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实践研究势在必行。
   一、美术教育中的核心素养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让其具备终身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各位专家学者所探索出的核心素养教育,第一步就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为美术学科育人方式改革提供了依据。
   二、情境式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创设问题情境是新时代美术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关键。“创设情境”这一方式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地位,从“可供选择的教学模式”提升到了“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关键”。其中,“问题情境可以看作美术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是将‘问题’贯穿于具有现实生活情境的教学过程中”。换言之,未来的高中美术教育将与“情境”形影不离。这意味着,高中美术教师和美术师范生应正确解读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情境教学,且掌握开展情境教学的基本能力,并积极从国内外优秀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中汲取养分。情境式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注重彰显学生的个性,强调发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如情境教学法“走进抽象艺术”案例研究中,第一级问题:辨识艺术形式。让学生辨识已学过的具象艺术、意向艺术及抽象艺术的图片,引入课题,接着通过蒙德里安《灰树》创作过程中树木的生长、色彩的变化,树木在四季里由繁到简的形态、色彩变化,体会具象作品如何提炼到抽象的过程,接着游戏的植入。第二级问题:给毕加索绘制的公牛系列作品排排序。这一设置将枯燥的学习和问题的植入由浅入深,增加趣味性和参与度。学生通过自我分析、小组讨论毕加索绘制牛的过程感受毕加索创作的过程,并学习抽象艺术的发展。紧接着将这一学习热情深化,图片展示各个时期的艺术发展,提出第三阶梯的问题: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当这三个问题解决之后,了解了抽象艺术的产生,提升学习动力,就到了本节课第四级问题的讨论与认识。具体知识点包含抽象艺术的两个类型、对代表人物的认识和其特征的理解,在理解其艺术特征时可引入音乐元素。如讲解蒙德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这幅作品时,以音乐情境热身,在爵士乐的感受下,讲解画家是如何利用色彩和线条的特性来描绘自己的感受的。学生在讨论画家创作意图的同时,理解了艺术语言的特性、规则,为下一步的自我创作打下基础。第五阶段,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与动手实践环节。要求听两种音乐,每一小组作两幅画。(贴纸片或油画棒)借助自己喜欢的色彩或运用美术的基本元素,点、线、面、色和语言规则来表达情感。通过学生的展示、表述,教师的总结,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抽象艺术,课程最后,,通过问题的设置和一步步的解决,教师再展示抽象作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让课程中的美术素养在生活情境中得以应用和提升。
   所以,在当前的情境下,进行高中美术情境式教学,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势在必行。将“核心素养”与“高中美术鉴赏课”有机结合,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情境式教学策略,为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提供思路和方法,激励更多一线教师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才能真正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多种学习方法的应用促进情境式教学有效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根据新教材编写原则和活动建议,在基本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欣赏教育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运用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实现结构化学习,实施有效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核心是通过具体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索性,最终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学习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建立师生关系,增强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生命力建设。
   如在前面讲的抽象艺术实践学习中,在基本知识的讨论生成后,要通过课堂作品更好地展示所学,这时小组学生差异就会有所显现,每一个小组根据自身组员特点,通过前期作品主题讨论、材料技法运用、任务分工,设置小组长按时完工,展示发言,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输出,才能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
   (三)结合课程性质进行选择性学科融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不仅仅在美术学科,也要同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历史、语文、生物学、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其通过了解作者的生活、创作的时代背景等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理解艺术作品。通过对同时代文学和历史等的充分理解,和不同的学科素养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就可以加入情境教学,深入挖掘更多的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创作环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和审美判断,从而扩展传统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学科学习的吸引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使学习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历史真实与美术真实的有机融合
   历史课中的朝代绘画、书法诗歌以及大量的艺术图片可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如高中历史中的青铜器和铭文,可以让学生欣赏。并且让学生动手制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2.艺术与文学的交融——油伞上的意境美
   美术让语言文字立体化,美术让语言文字更具趣味性,美术让语言文字更具意境美。古代文人墨客常在绘画作品上题字,“书”为“画”锦上添花。在当下的教学中,语文也丰富着美術课堂,使我们的美术课堂呈现出多彩的面貌。
   传统国画课程融合语文课程中的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人文底蕴,以融合式教学拓宽学习维度为导向,最终以国画作品的形式呈现。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力,提高审美素养,学会表达情感和思想,让美术课更有趣。

相关文章:
  • 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艺术生英语学习的困境和可行性探究
  • 2 提升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 3 借助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 4 探讨新课改下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 5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以信息技术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研究
  • 6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7 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课堂效率
  • 8 小学英语课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 9 云环境下小学英语智慧课堂建设研究
  • 10 创新思维在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