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永红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9期 本文字数:2497
摘 要:加强想象类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开发智力,为将来更好工作的需要,这对培养创新人才,激发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水平很有裨益。训练方法主要有续写故事情节、看图写文、改写、扩写等。训练时应注意:想象既要能放得开,又要接受思维的调节。
关键词:作文;想象;训练
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理念的教育大背景下,加强想象类作文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学习,为其将来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奠定基础的需要。
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人在各个实践领域里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人不可缺少的智力,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在作文教学中培养想象力,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
创新对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能力,备受全社会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那么,怎样去培养呢?笔者认为,如果从加强想象类作文训练,提高学生想象力着手,可以说是一条捷径。从想象的概念看,想象主要是通过原有的表象创造出新的表象的人类思维活动。不论是人们头脑中的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成分。所以,想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力发展的过程。一个人想象力越丰富,他的创造力就越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现在一些心理学家把想象力作为衡量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部分明确指出: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目前写作教学现状看,不少学生作文课上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怕写作文、厌烦作文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语言贫乏、无细节、无真情、作文套路化、“八股味”較浓。当然,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这两个原因不无关系:一是不少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严重,坚持“为应试而写作”的错误观点,为了赢得高分,刻意打造“高考体”,不遗余力地传授“写作技法”,如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过渡照应,怎样点题扣题,怎样使用比喻、排比句等,使得学生放不开写作的手脚,打不开写作的思路,降低了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限制;二是在作文教学中,对写真人真事作文练得多,而对想象类作文训练得比较少,学生的想象力未得到有效的培养。所以不少学生作文就出现了打不开写作思路的问题、语言干瘪的问题、缺少细节的问题等。对以上两个原因,我们稍作分析,不难看出一个通病,即忽视、限制、扼杀了想象力。
青少年时期正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有着成年人无法比拟的好奇心,对大自然、社会、人生有着无限的憧憬和探求。如果我们顺应青少年这一心理特点,在作文教学中,开展想象类训练,就会开拓他们敢想敢说的空间,让他们遨游于“想象的世界”,感受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另外,要想写出有血有肉、语言生动活泼的文章,就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说,古今中外一些精彩的文章中,都是运用联想、想象的结果。联想是作文的桥梁,想象是作文的翅膀,有了这个“翅膀”,作文才会飞得更高。
再从近年来语文高考作文看,命题专家为了激活学生思维、提倡自由表达,为了考查学生想象的丰富性,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命制了许多想象类作文题,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1999年全国卷作文题)、“假如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2000年上海高考作文)、“‘考分’的漫画”(2016年高考作文)、“将祖国发展成就想象装入‘时光瓶’……”(2018年全国1卷作文)、“漫画‘毕业前最后一课’”(2019年全国3卷作文)、“‘以一条信息’展开联想或想象……”(2020年北京卷作文)等。要想写好这些想象类作文,如果教师平时不注意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就不能得到提升,考场上学生怎能妙笔成文?怎能适应新高考的挑战?
由此可见,加强想象类作文训练,提高学生想象力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下面谈一些方法。
1.续写故事情节。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都有“留白”的艺术,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在续写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如学习了小说《项链》之后,我以《得知所借项链是假的》为题,让学生续写小说结尾情节,伏来士洁太太一句“不过我的那一串本是假的,顶多值五百金法郎!”,在马蒂尔德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涟漪,此时她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是怎样的,根据她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她有怎样的设想。学生顿时写作兴趣高涨,把这个情节续写得生动、曲折。这类续写,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课文的写作技法,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改写。主要是对原文情节、主题、体裁等方面的改动。如学习了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戏剧课文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戏剧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让学生把《荆轲刺秦王》改写成话剧,既忠实于原文基本情节,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补充故事发生的背景,描摹典型环境和人物动作神情,特别是惟妙惟肖地勾画人物语言,凸显人物性格;学习了陆游的《钗头凤》后,我让学生把陆游和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改写成话剧,有名学生以“沈园遗梦”为题,把这一故事写得缠绵悱恻、悲怆动人;学习了《愚公移山》后,我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反其意再创造,有名学生以“愚公不移山”为题,别出心裁,妙笔成文。这类想象训练,能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培养了学生较好的创新精神。
3.观图写文。不少叙事性较强的文章,往往在精彩部分绘有插图。如《祝福》中的“我真傻,真的”“你放着罢,祥林嫂”插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痛打关西”插图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类课文时,可在熟读文本、了解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然后看图写文,既要描绘出图中的内容,又要展开想象,写出与之相关的细节。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由已知推想未知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