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福建省南靖县第一中学,福建 南靖)
一、历史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节奏,充分体现学科教学的特色及优势。历史核心素养离不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良好的核心素养水平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始终站在宏观的视角分析问题,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对历史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感悟。
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密切联系,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能力考验,充分凸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优势以及本质属性,全面重视这一能力培养工作。着眼于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全过程,深入分析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维模式,结合历史学科的具体特征全面践行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实现两者的齐头并进。新课改之后的历史教学变动比较明显,考试侧重点有所变化,更加关注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分析能力的考核,简单的死记硬背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基本学情,围绕教材知识的重难点,积极实现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有效转化,逐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
二、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历史核心素养所包含的要素比较复杂,如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以及历史价值观等,教师需要围绕不同教学阶段的重难点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选择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基本学情的分析以及研究非常关键,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综合考量学生的解题能力,强化学生对史料、历史故事的理解,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促进重点教学任务的有效落实,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知识框架和体系。但是有的教师忽略了对高中历史教学要求的深入分析及研究,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和理解不够充分,还未实现不同知识点的有效串联,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不够充分,最终导致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停滞不前。
(一)教学目标模糊、单一教学目标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活动都需要以教学目标为标尺,实现拓展及延伸。但是有的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经验比较有限,没有着眼于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以及改进,忽略了多种教学经验的有效总结以及反思,直接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最终导致一部分教育资源被浪费,使学生存在消极情绪,缺乏自主学习历史的动机和意愿,往往疲于应付、消极对待。
(二)忽略学生的情感精神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结合当前的时代发展进程调整教学节奏,改革教学模式,借助现代化的方式教育学生,巩固学生的知识,顺利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但是部分高中历史教师过于关注对个人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及改进,没有站在宏观发展的视角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精神,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认知和理解不够充分及全面,最终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比较快,但是学生的真实收获却不够理想。很少有学生会留下深刻印象,举一反三的能力更无从谈起,往往只能够机械性地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背诵和识记。
(三)忽略问题情境教学物理情境教学符合新课改的实质要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根据当前的教育教学困境主动设置不同的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情境,弥补学生在想象力上存在的各种不足,全面调动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自由发散,保障学生能够在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及空间中主动地吸收知识,并实现活学活用。但是有的教师对问题情境教学的认知有失偏颇,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觉得效果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在这一教学策略上投入的时间较少。
三、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价值(一)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有关学者在对高中阶段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进行分析时强调,这一教育目标能够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密互动,更好地满足教学相长的教育要求。教师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改进,保障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以及人性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强,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业,在课外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巩固课堂中的新知识,真正实现自主反思和自主总结。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