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云
(江苏省邳州市官湖镇平墩小学,江苏 邳州)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本土文化和民间艺术面临巨大的发展难题,一些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消失的边缘。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之下,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像邳州纸塑狮子头一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且主张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
民间装饰性纹样属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精湛的装饰技艺而闻名。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讲,邳州纸塑狮子头是邳州地区独特的民间装饰性纹样展示的艺术形式,不仅展现着鲜明的艺术特征,还具有相当强的实用性。将邳州纸塑狮子头体现的民间装饰性纹样资源引入教学中,创建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以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加深对美术文化的理解。
一、对邳州纸塑狮子头的认知一直以来,狮子不仅是一种动物,还象征着一种独特的狮文化。邳州纸塑狮子头的民间装饰纹样特征主要表现在其独特性上[1]。民间装饰纹样作为艺术方式中的一种,它的基本要求就是规律化、程式化和理想化,其主要作用就是能够改变事物,并且能够美化事物,从而满足人们的真实需求,以达到和人们的审美理想相统一的和谐美的目的。邳州纸塑狮子头的装饰和传统的民间装饰纹样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在整体的装饰风格上和南狮与北狮有着差异,不具备南狮的复杂和繁琐的特点,也和北狮的单调和简约的风格不相适应,但是其将南狮和北狮的装饰风格的精华融入邳州纸塑狮子头的装饰当中。邳州纸塑狮子头的纹样装饰最常见的就是中国的传统纹饰祥云纹装饰狮头,其纹样主要分布于狮面周围。邳州纸塑狮子头中的祥云纹样不仅有独特的造型、美好的形态,还讲求对称的构图形式,有吉祥的寓意,并且也表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有利于展现艺术的价值和审美。
二、民间装饰性纹样在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要想实现民间装饰性纹样——邳州纸塑狮子头和美术教学的结合,就应当保证教师能够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民间装饰性纹样的热情和积极性。将民间装饰性纹样——邳州纸塑狮子头引入美术课堂教学当中,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开发相关的校本课程和开展专题性的实践教学活动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并且还要求教师做好相关美术课程的教学规划。
(一)开展民间装饰性纹样的美术校本课程实践1.做好民间装饰性纹样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设计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有相应的理论认知、对学生的学情状况进行分析,做好民间装饰性纹样的背景调查工作[2]。首先,对学生来说,学习民间装饰性纹样有利于了解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在学生充分了解民间装饰性纹样的文化传承作用之后,让学生产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以此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其次,调查学生对邳州纸塑狮子头的了解程度,以便于激发学生对邳州纸塑狮子头的理论探究兴趣和实践活动热情,让学生明白邳州纸塑狮子头的美术艺术价值。
2.完善民间装饰性纹样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对于民间装饰性纹样校本课程的开发来说,其开发步骤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建立民间装饰性纹样——邳州纸塑狮子头的校本课程研发课题组。在课程研发中,要保证参与的研发成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其中担任美术校本课程研发的领导者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开发的核心问题与方向。负责具体模块的研发成员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参与各种课程培训活动,负责具体的校本课程研发细节。例如,成立了对中国传统纹样的调查研究小组,积极开展各种研讨会和交流;组织相应的学生进行课程开发的具体实践;巧借地方文化馆、民俗馆、图书馆等资源进行研学活动,扩大对民间纹样研究的知识面和专业层次。
第二步,要对学校的状况有清晰明确的了解和认知。对于学校来说,最根本的办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成长为理想中的自己[3]。学生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成长的群体,在学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引导不仅要求学生完成基本的传统教学目标,还要求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需要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放在首要的地位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调查问卷和社会走访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之中,结合邳州纸塑狮子头这种民间装饰性纹饰,从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教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