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徐顺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太京中学,甘肃 天水)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及核心理念的广泛普及,人们愈发重视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语文是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作业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强化运用能力的关键性手段。
作业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语文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学科,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加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养成的关键期,因而做好对语文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这也是本文进行初中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研究的意义所在。接下来,本文将对现阶段语文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其个性化的针对性意见,助力语文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机械抄写现象严重初中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大都采用的是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即让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字、词、段落等进行抄写,有时也会把课文背诵默写当成作业的一部分。这样通过增加书写次数,让学生掌握陌生的、新的知识。这一方式对于小学阶段需要增加字词储备量的学生而言,效果会更加显著,也更加适宜。但是,学生在升入初中以后就发生了心理上的微妙变化,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个时候的学生更加倾向于接受与以往不同的学习教育,不再愿意接受机械式的背诵和抄写,抵触情绪非常明显。因此,语文教师用这样的作业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不仅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接下来的语文教学是非常不利的。
(二)作业内容创新性不足形式单一是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备不一样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学习的优劣势也都并不相同,但是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却忽视了这个客观事实,一直为全班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不利于学生通过作业实现对自我欠缺内容的补充与完善。而且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考虑的出发点都是巩固所学内容,并未将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态度、完成作业的方法等考虑在内,所以,语文作业的安排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另外,教师每次批改作业的时候要么只是单纯地批改作业内容,要么只留下简单的几个字的评语,降低了学生对作业批改的期待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作业布置较为随意语文教师在日常授课的时候,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备课上,思考的内容围绕下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展开,普遍忽视了对作业的安排和设计。通常情况下,在上课前语文教师不清楚是否需要布置作业,也不清楚应该在课堂上布置什么任务,基本上快要下课的时候,语文教师才会结合自己的授课情况,随机地为学生布置作业,而这样的作业布置显然是缺乏科学的规划的。同时因为这样的作业不能和教学内容建立紧密的逻辑性联系,所以很有可能导致布置的语文作业于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完成质量与完成效率,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存在少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选择“题海战术”的现象,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试图通过增加作业数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倍增,事倍功半。
二、初中语文作业进行个性化设计的具体措施(一)提高语文作业的针对性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不一样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需要尽快地改变传统的“一刀切”模式,深入了解学生的独特性,保证语文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深入且系统的分析,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可以将学生划分为爱创新型、爱探究型、遵规守纪型……由此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作业倾向做出具体的作业设计。或者,教师可以在快要下课的时候,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匿名在纸上写下对语文作业设计的想法,通过汇总整理完成语文针对性设计的基本构思。
其次,在教师做好对学生的分类以后,可以将语文作业进行一次划分。第一类是巩固类型的作业,主要内容是在课堂上讲授的以及课本上涉及的知识内容,这种作业的答案都在书里,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第二类以课堂讲授的知识和课本知识为基础,用于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熟练度和运用能力的作业;第三类是最难的一种作业题,相较于前两类作业用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这个类别的作业主要目的则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判断知识的运用情况,完成对知识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