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用好教材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2016-03-15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写作能力培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用好教材这泉活水,不仅能为学生减负,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从几方面谈谈自己在用好教材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点体会,以求共勉。 
  一、汲取作品中美的情操 
  一篇文章格调的高低、质量的优劣与一个人的理想、信仰、世界观、思想境界的高低有直接关系。教材中许多重视人文精神的作品,对学生健康思想、健全人格、高远境界、创新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鉴赏文本讲究“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当我们引领学生亲近文本时,学生会忧其作者之忧,悲其作者之悲,乐其作者之乐。此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动情点,唤醒学生潜藏的情感。 
  二、化用教材中的经典语句 
  按照中学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很多,但许多学生辛辛苦苦背了很多,只是单纯应付考试中的默写。如果教师指导学生灵活地化用课文经典语句,就会为写作增色不少。平时教学中,笔者努力通过化用经典语句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化用教材中经典语句,是读者对知识的再创造与再认识,这种直接从教材中化用名句的训练方法不仅有助于“化虚为实”,更有助于调动学生自己的积累,解决学生素材贫乏的问题。 
  三、借鉴经典名篇中的写作技巧 
  许多教师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往往把主题明确、内容充实、立意深刻作为衡量作文的标尺,而语言锤炼、谋篇布局容易被忽略。我们常说议论文要看出观点,散文要看出“神”,说明文要有特点,但现实中部分学生的作文东拉西扯,缺少谋篇布局意识。作者可临文训练,对一些教材里结构安排精当的议论文,叙事清晰的记叙文,生动、翔实的说明文也需要观察与临摹。 
  四、培养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的意识 
  利用发散性思维,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尤为重要。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让学生心中确立起“一材多用”的意识。所谓“一材多用”,就是指学生面对一则材料可以分析出多个话题,面对一个话题可以套多个材料。 
  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一个写作者必定是知识的拥有者。引导学生这样思考,可让学生形成“一则材料服务多个观点”的意识。那么,只要认真理解了这些材料,它就可以成为学生今后写作中的“万能素材”,,这样训练不仅收到了“以一当十”的效果,而且摆脱了课堂作文教学时间不足的局限性。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