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历史自主性的研究,教师也在分析研究策略,通过梳理历史课堂的相关概念,掌握其教学思维,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自主研究学习讨论。所谓历史自主型学习就是根据相关历史教学理论以及初中历史的教学特点,在历史研究过程中,促使中学生认知历史的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了解历史,陶冶历史情操。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学习;情境教学
新课程教学目标在于突破传统的历史束缚,提倡“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点,以学生为本,以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型学习能力及历史创新能力。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历史教学环境,不断地加强学生进行创新,以此来提升历史教学效果。
一、创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涌现了许多创造性的课堂研究策略。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多进行探究,从而发现教学上的问题。自主学习是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许多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盲目而低效的,面对新的学习任务他们常常手足无措,这使他们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比如,教师在讲台上授课时,要求学生主动探究课堂新知识,让学生发现教材上的疑难点,并通过他们的思维讨论分析问题。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概括,组建知识结构,让学生从中发现新知识。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要求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及猜测,发表自己的意见供同学们参考。教师还应多为学生讲解历史,提出让学生讨论的问题,课堂教学中讨论的问题越激烈,学生就从中学习得更多,这也是构建自主学习平台的良好标志。
二、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在师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引导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其次,教师应围绕教材上的知识,围绕三维教学的有关概念,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感知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加强数字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譬如,为何在鸦片战争中只字不提南京条约呢?通过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稍微从中点拨,打开学生心灵上的思维闸门,这样才能将历史探究性学习投入到课堂中来。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都符合常规的教学原理,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关注教学方式的变革,寻求教学创新之路,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实现课堂上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