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应试教育下,我们的阅读教学仅是为了阅读而阅读,仅是为了考试而阅读,严重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进而确保阅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本文就从以下方面入手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进行论述。
一、在阅读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心思想,进而在提高阅读质量的同时,也能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同时,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例如,在阅读《皇帝的新装》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也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阅读时我引导学生带着下面几个问题进行阅读:(1)两个骗子是用什么方法来取得皇帝的信任?(2)为什么大臣、皇帝都不敢说真话?(3)文末为什么要用一个小孩子的视角来拆穿谎言?(4)文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上述问题进行自主解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心思想,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二、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对比活动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对比阅读活动的开展是指让学生自主将属性相似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比较其中的相同点、不同点等方面入手来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心思想,进而确保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和《背影》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在阅读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这两篇文章,组织学生对两篇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描写手法、写作方向等方面进行对比阅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心思想。
总之,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独立鉴赏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为高效阅读课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张琴.学生主体性的凸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