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语文课堂中,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而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读。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调查表明,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师往往没有对阅读指导产生足够重视,需要引起注意。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方法
一、借助课本内容,开展课内阅读指导
大部分学生认为朗读就是阅读,无非就是投入一定的感情,能够清晰咬字,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了解阅读过程中需要对文本的哪些方面积极关注,将文本资源科学利用起来,掌握相应的知识。
首先,积极学习字、词、句,文章由字词句组成,是最基础的语言单位;那么在阅读中就需要从小处着手,提高基础水平。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要弄懂字词的读音和含义;然后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来品读和理解部分重点词句。最后还需要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加深记忆。将这样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果。
其次,带着问题去读;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把握文章的内容、主题和情感。通过第一遍阅读之后,需要提出问题,如,本文讲述了什么内容?有哪些过程?带着这些问题来进行阅读,之后解决这些问题。以《少年闰土》为例,在阅读之前就提出问题,闰土的外貌和性格是怎么样的?通过这些外貌,可以说明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闰土形象。
二、拓展课堂教学,开展课外阅读指导
学生年龄较小,没有较高的鉴别能力。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讲,没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那么教师就需要做好指导工作,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水平,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如,可以将一些童话、寓言等方面的书籍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结合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课外阅读方面,需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思考能力,积极联想和分析;并且不时点批,以便对一些优秀的句子或者不懂的字词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分析作品中描述的人物,甚至还需要思考作者这样写作的妙处,通过这些过程,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表达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教师要有效指导小学生的阅读行为,,帮助其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对于语文教师来讲,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