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物理这门课程对于学生而言只是初期的接触阶段,因此很难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有较深理解,所以该阶段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对物理学习和运用有较好的认识,因此现阶段的实验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方法;主动性
物理是属于自然学科中比较重要的学科,同时该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很好的理解力,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具体实践方式去辅助开拓其思维模式。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
1.物理教学是对一般物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学生只是刚刚接触到这门崭新的学科,,对于物理学科的性质以及研究学习的方向还不是特别了解,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物理学科的基本性质以及该学科学习中需要注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所以说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其实是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初期认识阶段和对基本概念的把握分析时期,同时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需要注重对一些具体物理现象进行细致分析,这样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遇到具体的物理难题时通过一些模拟的实验去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这些问题,这也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要点之一。
2.物理课堂教学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教学去帮助学生认识物理概念
物理其实是人们认识一些常见现象的自然科学,但是要想彻底地去解释这些现象则需要我们不断了解这些事物背后的奥秘,这就需要相关的研究者去通过反复的实验过程去验证并且演算相应的实验数据,然后得出相应的科学规律并尽可能通过一些物理公式体现出来,所以对于物理学习的学生而言,也需要有物理大师们的探索精神,在学习到具体的物理公式和现象时需要对一些物理公式进行反复的推导验证,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能够更深地理解、运用物理公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精神。比如,在学习电路学时,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得知I=U/R这是一般的物理公式,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验中通过具体的电压和电阻数计算得出相应的电流数,这就是典型的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二、实验教学取得的效果和需要注意的要点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于具体物理现象的接受操作情况综合体现出来,这样的定位主要是考虑到,在一般的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教学虽然可以让学生去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但是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由于不同学生的自身知识水平不同的限制导致学生接受实验教学的情况不一,这也是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另外,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影响教师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另一因素。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自身的学习压力较重,学生除了学习物理这门学科外,还需要学习其他八门主要的学科,这样势必会让学生的学习精力比较分散,对于学生物理的学习来说也是不利的,一旦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初期没有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认识,有可能在后续的教学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就会产生不良的效果,这也是教师需要注意的要点之一。最后,在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强弱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又一主要因素,对于学生来说能否具有主动学习,探索未知事物的意识,对于其是否能够获取和验证某一自然规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非常关键的。
总的来说,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对该阶段的物理教学有深刻的认识,并具有一定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态度,只有这样,物理的实验教学才会有条不紊地展开,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物理的教学就需要学生有主动学习以及探索世界的意识,这也与教师的期望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王浩,吴伟.物理习题教学中“仿真物理实验室”的应用[J].物理通报,2013(03).
[2]郭桂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3]嵇成国.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教学实效[J].江苏教育,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