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模式也随着人才评价方向的转变而转变,高中教育一度成为教育界强烈要求改革的重点对象。高中素质教育最为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环境教育正是其理念的体现,其主要教育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到一些人类行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掌握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最终的目的还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环境教育;意义;措施
在高中学科当中,地理课程性质独特,而从内容上或者表达的理念上,环境教育又是其中十分有深度的部分,,主要原因是地理学科是以人的活动为主要对象来进行地理环境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帮助人类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向转变。这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对高中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积极指导意义。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深化高中教学改革的推进,人们对于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它并不是简单地对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发展和延伸,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是高中地理学科育人思想的重要体现。这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有对高中生学习习惯、高中地理知识的细致观察,有完善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育当中贯穿环境教育的先进思想,以特有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整个世界上各地理要素在系统上的关联,认识到人与自然保持独特的相处模式,才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和延续的基础,从观念上明白环境教育对于自身综合素质养成的重要性,时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行动之前明确可持续道路,从而养成保护自然、节约资源的习惯。因此,我认为新课改能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环境教育的内容重点提出来,是高中教学的重大突破,也为今后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线索,是体现高中地理学科价值的重要途径。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有效性策略
上文已经提到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价值,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育中是十分有特色的一部分,要想有效开展环境教育,首先要更新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旧观念当中,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要采用课堂讲授法,教师仅仅按照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研究和挖掘,从中抽取教学大纲要求的部分进行讲解,不需要对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进行引导。这样的教育方式仅仅为升学考试服务,在以往人才需求的方向上来讲,这样的教学方式确实能够培养出高分人才,但是在现代对人才思维方式、创新力,以及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时代,传统教育方式呈现出了拙劣面。因此,高中地理教学必须要着手更新教学方法,保留传统教育中的有效部分,结合时代特征,注入新鲜血液,教材的编写也要与时俱进,与教学方法完美结合,共同服务于新式人才的教育。
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入图片教学,让学生通过一些因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来反思人类过度开发资源造成的恶果,从而触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地图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从中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环境和气候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等等。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地理教育对高中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方面的引导极其重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突出环境教育正是时代对于新课改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挖掘有效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社会和谐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关海霞.高中地理“两案”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赵小漫.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