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达到学生乐学、自学历史的目的。通过双边互动,解决问题,将老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兴趣;自主学习;学科优势;愉悦的学习氛围;全面发展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作为一名教师在了解、学习新课改内容的同时,对如何“教”进行了思考。新课改指出“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求”。那么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绝不仅是在学习中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在知识的汲取过程中,学习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在学生众多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中,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终身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从哪抓起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看来,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学生养成自觉学习习惯的关键所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做了如下的探索。
一、发挥学科优势,深度挖掘课本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学科魅力。历史教材中有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有引人入胜的历史人物,有名扬中外的文物古迹,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借助这一优势,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历史情境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秦王扫六合》一课的学习中,我把学生喜闻乐见的穿越剧《神话》引入课堂,,由秦始皇赐给赵高姓氏的片段入课,在激起学生的兴趣后,把后人对秦始皇的不同评价“千古一帝”“有名暴君”作为过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迫不及待去看书学习,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我想看书”的想法。课后作业我布置的是《我眼中的秦始皇》,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为自己的观点辅以证据。这样的教学手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逐步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态势,使他们养成了“我要看、我要学”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能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益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课前设置了5分钟的精彩展示环节,让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表演(演讲、相声、歌曲、小品、课本剧等)来介绍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这不仅展示了学生的特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还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共鸣,增强了学生对本学科的喜爱和兴趣。多年的尝试教学中,学生自编自导的《向天再借五百年》《昭君出塞》等精彩画面让我和学生至今回味无穷,也让一个个学生成为历史课忠实的粉丝。是学生对本学科的重视和喜爱带来了教学成绩的累加,更让我欣喜的是,在主动参与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另外,教学中我还通过换位思考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如果你是孙中山,面对积贫积弱的中国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救民于水火?面对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作为一名中国官员,你会献出哪些良策?换位思考不仅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思维,还能产生强烈的震撼力。换位思考会换化为学生匹夫之责的主动学习意识。
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习成为需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是教学引领者的角色,教师要努力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有“不吐不快”的表达冲动,有跃跃欲试的想法,在相互解答相互补充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思考的境界。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要格外关注胆小或答错的学生,教师的和颜悦色,教师的鼓励、肯定、表扬都会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哪怕是一个欣赏的眼神都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自主的学习环境往往会触动学生思考的火花,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带给学生的是学习的快感和享受,自觉学习渐渐演化为一种本能的需求。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教学中一定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本学科的喜爱,让学生主动登上学习的舞台,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这样,新课标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定会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中得到切实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