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是整个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新知识的学习、期末复习,都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计划,所以说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尤为重要。而学好数学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思维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老师的首要任务。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根据学生的喜好,采取师生和谐的方式,本着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设计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气氛。
关键词:初中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学生的主体性
一、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课堂游戏做引导
游戏最能使学生集中精力,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它对提高学习效率也有明显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用课堂游戏引导学生,并使其逐渐对所学的数学课程产生兴趣,走进数学乐园。不仅如此,游戏还可以开发大脑。恰当的数学游戏可以使学生养成积极动脑的好习惯,它是后续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课堂上通过放映PPT的方式与学生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中间穿插一些互动游戏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最后由教师做课堂总结,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初中数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握手定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出几个问题:两个人互相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三个人呢?五个人呢?七个人呢?接下来,就将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活动,几人组合,通过实践记录数据,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通过共同讨论问题,学生对自己总结出的结论,才会有更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师做出总结,将问题深入化:n个人互相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根据学生实践得出的数据和老师的详细分析,得出最终的结果:n(n+1)/2。
2.师生沟通,共同进步
师生沟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非常独特的作用。通过相互沟通和真诚交流,师生既可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也可以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只有了解学生的思想,剖析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用创新思维想办法。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询问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有问题就及时想办法帮忙解决,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大胆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灵活动脑并且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所以,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桥梁,是师生共同进步的先决条件。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1.用自信面对学生,用微笑激励学生
要想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构建和谐课堂。舒适的课堂氛围,才能告别沉默的数学课堂,激励学生发言。课堂上,教师的心情、态度和行为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所以,只有教师怀着愉悦的心情,面带微笑,学生才不会紧张。老师就应该信心百倍地站在讲台上,充满自信,这样才能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使课堂气氛变得有生机,用微笑给数学课堂带来阳光。
2.问题讨论,增强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思维主动性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中有着微妙的作用。思维主动性逐渐锻炼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课下进行自主性学习。思维主动性类似于课堂上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才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而思维主动性的锻炼就是要通过不断地思考问题,直至完成独立思考。具体来说,思维主动性主要是通过讨论各种问题锻炼出来的。课堂上的讨论环节有利于学生开放大脑,集思广益,参考别人的方法帮助自己思考问题,进而锻炼思维主动性。
总之,初中数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和课外活动中逐渐培养,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来完成这件长远而有利的事情。初中数学课堂中突出学生主体性不是单单依赖老师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两大重点。
参考文献:
[1]秦秀华.初中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探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01).
[2]王永先.浅析初中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