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论初中数学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2016-04-2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拟从教育者在授课过程中注意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渐成;教育者选择讲解题目不宜过难,强调思维方法的运用;教育者与其他教育者以及学生交流,借鉴教学方法和改进不足之处这几个方面对初中数学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进行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启发式教学 
  不同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初中数学不再局限于学生基本数学知识或必要的数学应用能力,而是逐渐转向了更深层次的教学方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中学生的思维已经不是小学生可比的,他们在经历过幼儿园以及小学的教育之后,已经对于这个社会乃至世界有了自己的认知,而中学时期也是他们思维形成的一个过渡期,数学是这个时期学生思维形成的最佳“补品”。因此,教育者可以以初中数学为契机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一、教育者在授课过程中注意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渐成 
  思维,是一个极为抽象的名词,我们很难把思维具象化,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却无时不刻充斥着思维这个名词,因为我们只要思考,就会用到思维,而各种生活活动都需要我们进行思考。而学生的思维如何形成?毫无疑问来自于学习过程以及对生活的体验。而现在我们着眼于教学中,初中数学是非常适合培养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在教学调查中,启发式教学非常适合促进学生思维的 
  形成。 
  二、教育者选择讲解题目不宜过难,强调思维方法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方法不仅仅应用于教育者的课堂授课,同样适用于数学题目的讲解过程中。举例说明:八年级数学上册关于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一例,教育者在授课中必然会讲到证明所依据的前提条件,而在具体解题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启发学生对整个几何图形进行分析,通过对边与角的证明,进而扩展到整体两个三角形的全等证明。 
  三、教育者与其他教育者以及学生交流,借鉴教学方法和改进不足之处 
  只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不足以完全对学生逻辑性思维进行培养的,只有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交流循环,才能确保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完整而顺利的形成。教育者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知晓不足之处,以便进行改进,而教育者与同级教育者进行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与教学方法,进而使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之中。 
  综合而言,教育者在学生形成逻辑思维的过程之中,要善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进行讲解题目的过程中,注意强调思维方法的运用,最后,总结不足并借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郭霞芹.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