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16-04-3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就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做了相关的研究,并提出了几点意见,包括融入社会生活、巧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注重启发诱导等。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 
  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教育教学中重要课程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却存在着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形。因此,如何通过有效教学策略来提升教学效果,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所在。 
  一、融入社会生活 
  思想品德是一门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的课程,因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学生的生活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此外,社会热点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也可将之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之中。例如在八年级下册《消费者权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几个社会上话题度较高的案例作为分析对象,进而通过案例分析与知识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巧用网络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对于打造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也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环节中巧用网络技术来提升教学效率。首先,教师要将文本资源通过电子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课件不仅包含文字资源,还会有动态图、语音解说和视频案例等,比文本资料更直观、更形象,也更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与参与度大有裨益。比如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视频资源来展示一段侵犯肖像权的案例;其次,网络技术以资源的海量性、便捷性和共享性为特征,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于网络选择一些有助于自身教学活动的资源,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并开拓学生的视野。如在九年级下册关于祖国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做好知识普及与拓展工作。 
  三、注重启发诱导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又主要依托于学生自身的感悟与践行,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的教学环节中,不能像其他课程那样过于看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要着力引导学生自我感知,即注重教学中的启发与诱导工作。比如在《做自立自强的人》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一些自立自强的典型代表,如张海迪、海伦·凯勒等,通过她们的生平事迹来引导学生感受自强为何意,对一个人的成长又有何作用,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国胜.论新课程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新校园·中旬刊,2013(10). 
  [2]张晓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3(11).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