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浅析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适度性指导

2016-05-1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区域活动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由、自主选择的活动教师在其中要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竭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而自主活动并不代表任其无节制操作,这就离不开教师的灵活指导,做到收放自如,适度指导。 
  一、以观察、了解幼儿为基础,以较低限度的指导行为来介入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干预幼儿的行为,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越是没有人看见,精神越专注,幻想越浓密,兴趣越畅快淋漓。但一些教师仍没有细致观察幼儿的意识,在不了解幼儿意图的情况下,时常会打断幼儿的思路。我们在操作区开展《动动小手》中,当幼儿提出,两种不同的绳子,为什么有的绳子不好穿呢?老师故作惊奇地问:“是吗?怎么会这样的?”一个幼儿自告奋勇地将绳子又演示了几次:“真的,为什么有的绳子不好用呢?谁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另一个幼儿迫不及待地说:“我知道,我知道,因为,有的绳子硬一点,好穿,有的绳子软就不好穿。你们大家再试试,是不是这样的。”当幼儿询问起来为什么时,教师鼓励和引导幼儿利用实践中的教育探索自主地寻找答案,使探究活动得以持续和深化。 
  二、以幼儿的“认知结”为界,以适度的介入来解决问题 
  “认知结”是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的使其行为受到阻碍和停顿的某个问题,即认知失衡时刻。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地随意提供帮助。其实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当幼儿遇到困难玩不下去的时候,教师应当以一个伙伴的身份,在旁边协助幼儿;当幼儿出现纠纷问题时,教师应当采取转移视线的方法巧妙地化解纠纷。当幼儿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总之,教师应不断地在观察和倾听的基础上适时地介入,找到介入幼儿活动的最佳时期,帮幼儿解决,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发展水平的目的。 
  三、以发挥幼儿的主体为主,以积极引导来支配活动 
  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体,那么一切都应由幼儿来支配,使他们感受自主的快乐。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自设区域、自定规则,使区域活动得到层进的发展。例如,电视台热播的“财富大考场”是幼儿非常喜欢的电视节目,他们崇拜那些获胜的选手,希望也能在类似的比拼活动中展示自我,张扬个性。于是,在幼儿强烈的游戏要求下,我们和幼儿商讨了活动的场地、材料,制定了游戏的规则。起初,幼儿的一切游戏行为都建立在对电视节目的模仿上。在几次活动后,,我又引导幼儿改成了分组比赛,以组内分数最高为胜出。游戏中,担当“主持人”的幼儿认为每次出很多题目太难了,幼儿的反映是让大家一起来出题目,形成了两组幼儿“你考我,我考你”的热烈气氛。 
  又如,在主题系列活动“饮食文化”中,幼儿对于做面包、拌色拉、煎鸡蛋等一系列活动亲自动手,体验生活的活动非常感兴趣,我们也预定要开设一个“动动手,试试看”的生活操作区。在稍作提议后,幼儿反响非常大,许多幼儿都主动从家里带来了面粉、鸡蛋、奶油及各种水果等,揉起了面团,做起了水果拼盘,还在家中收集了许多菜谱以及制作面包的说明书等。 
  在参与活动中,幼儿互相学习、商讨,教师启发引导,让他们创造能力有所提高,主体性也得到了发挥。教师创设宽松的氛围,为幼儿提供大量自主发展的机会,使幼儿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探索和表现事物,切实增强幼儿的创造性。 
  四、以活动的“组织”为乐,积极调动情感来投入活动 
  教师是幼儿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应少干涉幼儿的活动,采取师幼互动、环境互动的方法来影响幼儿。在组织时,可以通过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来预设活动。如果教师的预设活动太容易,对于幼儿来说就不存在问题,使幼儿丧失操作的积极情感;如果教师的预设太难,脱离幼儿的实际水平,幼儿又会畏惧,产生惰性。因此,教师在预设活动区时要掌握好尺度,考虑到幼儿的操作兴趣,使幼儿能在积极情感的支持下,通过自身的探索顺利完成。在生活区调制饮料的一个活动中,我们提供了量杯、小勺、搅拌器、水、杯子、饮料溶剂等,让幼儿自己来配制一杯好喝的饮料。结果,有的幼儿放了许多饮料溶剂,认为放得越多越好喝,有的幼儿认为自己兑得最好喝,可又说不出是怎么兑的。于是,我提议“要有一份说明书就好办了”。幼儿的兴趣被再次提起,在不断的品尝试验和一次次的记录中,幼儿都找到了兑制的好办法,制作了兑制的说明书。而在“动动手,试试看”活动中,教师到食堂借微波炉的行为直接帮助了幼儿。这一切都是保护幼儿积极操作情感的有效方法。教师组织区域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方法要适当,要有良好的切入点,不能影响幼儿良好的操作情感,而应该提升幼儿的区域活动情感,让幼儿在快乐的感受中操作,在快乐的感觉中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在活动中教师要用“心”观察,用“行”指导,在幼儿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做个有心人,善于用适度的方法发现活动过程中的问题,真正引导幼儿成为整个活动过程的主角。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