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数学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随着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教学发展的整体趋势,初中数学教育也要迎合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及相关目标,以新课程为背景进行具体教学。要想把握好初中新课程的具体要求,需要教师注重“教”与“学”两个环节。简要分析了初中新课程条件下数学教育的“教”与“学”。
关键词:初中;新课程;数学教育;“教”与“学”
初中数学教育的合理进行,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同时也需要学生的“学”,二者缺一不可。初中数学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双向互动,其自身的整体质量,需要“教”与“学”两个环节的共同保证。在初中新课程条件下,初中数学教育的“教”与“学”环节需要教师给予高度重视,这样才能保证数学教育在新课程条件下收到的实际效果。
一、初中新课程标准的概述
针对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有关教育部门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以此指导初中数学的具体教学。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以下几点。
第一,初中数学教育与数学课程要着重加强基础性与发展性,让数学教学真正面向所有学生,让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中提升自身能力。
第二,数学是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以进行推理、证明及运算。此外,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推理能力、创造力与想象力。
第三,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内容应当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合理观察与交流,,还要满足学生自身的多种学习需求。
第四,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
二、初中新课程条件下数学教育的“教”
在初中新课程条件下,要想保证数学教育的整体质量与相关效果,教师首先就要注重“教”这个环节。
1.注重备课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之前,首先就要做好备课工作,备课是教学环节的重要基础,可以很好地指导教师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进行备课的时候,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颖性。新课程条件下的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教师要将新旧教材的内容进行对比,对新课程条件下的数学教材进行合理分析,这样才能使具体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二,及时性。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不能单纯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而不对备课内容进行更新。新课程条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经常会有变动和调整,教师要根据这一变化进行备课,保证备课的及时性。
第三,准确性。教师在进行备课工作时,一定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还要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等进行紧密结合,保证备课的准确性。
2.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数学教育,很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很少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一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就不会有很强的实践感,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当进行动手实验、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这一要求明确指出了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育中。
某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该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章节的时候,不仅在教学中增加了实践教学,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该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收集,给每个学生布置了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去亲自收集自己居住地所在位置的学生数量及所在学校,并将相关数据进行整理。该教师在课上先将学生的收集方法与整理方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鼓励学生对不同方法应用进行合理讨论,之后再给学生讲解正确、标准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方法。该教师这样的教学形式,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使数学教学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
3.注重评价
除了上述两点,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评价,改变传统落后的评价方式。教师不应只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还要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等纳入评价体系中。只有注重评价,教师才能及时解决教学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保证数学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三、初中新课程条件下数学教育的“学”
1.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新课程条件下数学教育“学”的环节,首先需要教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不断自学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学习能力。初中数学教育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数学理论与数学知识,还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某数学教师在讲解《四边形》这一章节的时候,就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在教师的启发之下,自己对四边形的有关概念进行理解,再根据相关概念加强对四边形的具体认识。此外,学生还在教师的带领下,对生活中的四边形进行掌握和了解,加深了学习的具体效果。该教师发现,让学生进行自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与概念,还能将数学知识与自身生活进行紧密结合,保证了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中的“学”,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语文学习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其实在数学学习中也是如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听讲的重要性,在听讲的时候保证自身的注意力,学习思路要与教师的教学环节进行紧密联系。教师还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注意听别人回答问题,发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足或优势。在“说”方面,学生需要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与同学进行合理的沟通与交流,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读”指的就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这样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对教材、题干等部分进行合理阅读。最后,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还要具备“写”的能力,学生要将掌握的数学知识用笔表达出来,这样,教师通过作业及考试形式就能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之处。
3.学生要具备回顾能力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要具备一定的回顾能力。这里所说的回顾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要对过往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学生对于自己过去的学习状态进行回顾,可以明显看出现阶段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己有了哪些进步,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在回顾分析之后,就会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得到针对性较强的提高。学生具备回顾能力,可以有效保证自身学习数学的质量与效果,而且对于教师的教学环节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教与学两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条件下,初中数学教育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与新的方向,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来进行教学。要想保证初中数学教育的整体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需要教师根据初中数学的新课程要求在“教”与“学”两个环节进行努力。只有保证“教”与“学”的质量,新课程条件下的初中数学教育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向爱民.初中数学教与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1).
[2]石兰英.初中数学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3]寿汉文.对初中数学“教与学”关系的新认识[J].中国电力教育,2010(25).
[4]陈苏华.历练数学人格培养高尚品德: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8).
[5]朱宏伟.初中数学新课改下关于教与学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