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关于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影响探讨

2016-05-1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新课改的全面推行,给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均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作为我国初中教育教学的重点学科,初中数学自然也受到了新课改的全新要求。以新课改给初中数学课程带来的影响为主要契入点,具体阐述了新课改推行后,初中数学教学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课程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知识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教育革新势在必行。我国教育教学的传统模式所提倡的“灌输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弊端逐渐显露,已将无法适应社会对现代化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初中数学必须对课程与教学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创新我国教育教学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创新型人才。值此时期,我国推行了新课改,其全面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为我国教育教学机构培养创新型人才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基础理论保障。 
  一、新课改给初中数学课程带来的影响 
  1.重构并选择初中数学课程 
  20世纪末期,我国为了促进整体实力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教育教学机构提出了全新的内在发展需求,即大力培养“四有”新人。而且国务院以宏观调控的层面,对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全面革新,即贯彻并有效落实教育改革,促使我国教育教学机构的培养目标转变为素质教育。自此,新课改全面推行,并被我国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者广泛认同与大力推广,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要求我国教育教学机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大力培养学生整体素质为根本发展目标。相对比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身体健康教育、个性发展、能力培养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等。基于概念层面而言,新课改对教育教学理念进行重新定义,融入了多方面内容,如德育、创新力、美育、体育以及智育等。如果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重视智育,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将会导致初中数学教育最终背离新课改的要求,不利于我国教育教学机构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初中数学课程必须以新课改要求为指导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及选择,使其实现人格化与科学化,在适应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促使数学教学实现进一步发展,并培养学生形成终身数学学习理念,促使其最终实现全面发展。数学是我国初中教育的基础学科以及重点学科体系,其所具备的逻辑顺序十分严谨,因此,在重构及选择初中数学教学课程内容时,数学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基础知识,帮助学生逐渐深化理解高层面知识。 
  2.创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改的理念指导,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对教学思维的束缚,创新数学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普遍停滞于应试教育层面,而要想贯彻落实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育提供的“双化”目标,即系统化、全面化,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在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掌握数学学习过程及方法,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初中数学教育理念得以有效升华,由传统的知识学习转变为素质培养。逐步构建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可行性教学目标,才能在充分展现初中数学特点的同时,促使教学目标的导向性得以全面发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强化学生整体素质。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初中数学教育应逐步构建三重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控科学化思维方式;(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如积极创新、勇于探索等;(3)帮助学生了解数学魅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爱国情怀等。 
  二、新课改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的影响 
  1.构建素质教育体系 
  新课改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以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新课改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教育教学模式已由传统化逐渐转变为现代化,教学目标不再具有单一性,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相应的尊重,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推行素质教育。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将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并结合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各方面能力,促使学生能力与智力实现协调发展。 
  2.以基础教育强化课堂效果 
  传统教育模式教学范畴较为狭窄,仅仅局限于教学科目、学科以及知识等方面,而新课改将人类生活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新定义,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对这些课程内容进行实践、反思以及批判。从某种程度来说,新课改定义下的课程内容,相当于一种教育中介,可以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融合。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性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基础知识,还要结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教育,锻炼其数学应用技能,强化其问题处理能力。所以,初中数学教学要对教学环节设计的重要性形成明确认知,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有效调控,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3.改革教学方式 
  学习行为虽然属于统一体,但其具有两个方面:“教”与“学”,由此可见,教学是一个整体,其具有不可分割性。教学活动在一定层面而言,其对学生、教师的具体作用进行了标准规范。初中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既无法脱离教师,也无法脱离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贯彻落实新课改,必须创新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形成明确认知,在课堂上,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与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良好的公平性、平等性以及和谐性的数学学习环境。例如,某中学以人教版教材为数学教学课程内容,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平行线性质时,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放映了一些火车铁轨的图片,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教学情境,并向学生提问,这些铁轨存在什么特征,学生会发现铁轨是平行的,教师通过继续引导,学生又发现,平行线具有同位角、内错角一致,同旁内角互补的特点,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后,应用数形结合法,在黑板上画出平行线与截线相交图,并让学生利用三角板测量平行线中的8个角。该教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还对教学方式进行了综合性利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让自己观察、实践,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化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当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知识化建设进程必将不断深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全面革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与理念,促使我国早日实现素质化教育。 
  参考文献: 
  [1]金文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高宏珍.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3). 
  [3]张硕,王发成,石俊娟.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4]李邓禄.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J].中国校外教育,2010(19).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