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地理课堂教学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地理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太空霄汉,下至千米岩层和近万米洋底以及各国概况、民风民俗。这些复杂的知识内容,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客观地反映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尽快掌握,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从地理兴趣的培养、学生学法指导等方面谈了如何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兴趣;生活;地图;教具
地理知识涉及地球、宇宙、大洲、国家、地区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复杂的知识内容,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客观地反映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尽快掌握,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如何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一、注重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因此学好地理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这些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分析比较,揭示其间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探索其所以然,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在教学实际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社会热点话题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社会中与地理相关的热点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讲解中国的气候的时候,正好赶上了新闻热点“北半球千年寒极”的说法,涉及影响我国的内容,借此契机,导入到中国气候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所以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尤其是与本学科有关的内容,并使之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2.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就结合生活中的现象问:“随着冬天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来接孩子放学,为什么呢?”学生会回答:“路不好走,放学时候天黑。”等等,我就抓住“天黑”的内容,让学生回忆夏天天黑的时间,进而了解冬夏昼夜长短的不同,提问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导到授课内容上来,顺理成章。
3.教师“现身说法”
在教学中,我还经常结合自身的经历,编成一个个有侧重点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列车时刻表”的时候,我结合自身的经历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老师第一次从北京坐车到大连的时候,票上显示的是T225次列车,中途没有下车,但是早晨到达大连的时候,却听到报T224次列车,当时就蒙了,怎么回事呢?”这个时候学生兴趣就来了,好像侦探故事一样,这样最后再告诉学生:“远离北京的列车车次为单号,而靠近为双号。”结合大连和北京相对位置的地图,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4.关注学生的课堂提问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课堂提问,因为善于提出自己疑问的学生,表明他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这样的时候正是我们抓住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契机,处理好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例如,在学习世界人种的时候,讲到不同的人种的特征是受环境的影响,有个学生就提出问题:“可是,老师,我以前有个黑人的同学,他父亲是黑人,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去过非洲等热带地区,为什么他的肤色也是黑色的呢?”这就涉及生物学方面的知识,我当机立断地结合他的提问进行了简单的讲解,课后他还多次找我探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通过关注学生的一次课堂提问,不仅仅把他一节课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而是延伸到了整个地理课的学习。
当然,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很多方法,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揭示地理知识中的新异之处,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新课改中一直强调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索性学习方式。
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依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我只是把握探索的大方向。事实证明,效果还不错,下面我谈谈自己如何进行学法指导。
1.正确的读图指导
对于地理学科来讲,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材料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
首先,读图要先读图名,一幅地图的图名,常常概要地表明了该地图的所示区域和所要表达的主题,例如“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所表示的区域是“中国”,还表明了地图所示的内容是“在地球上的位置”。
其次,细读图例,在地图上分析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时,首先可以从图例中了解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了解它们的特点。如“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通过读图例就不难找出我国主要的平原、高原等地形区。
再次,读图有序,,很多地图如果不寻找一定的规律,按一定的轨迹来读图的话,很难提炼出所需的地理知识,因此有序读图就很重要了。例如,学习中国主要的山脉时,给出学生山脉的走向,让学生以此进行熟悉,教学效果就很好了。还可以根据图的特点,选择一个比较熟悉的或具有一定意义的地理事物,沿一定方向有顺序地阅读,也可以提高读图效率。
在读图的过程中,还要关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秦岭-淮河一线”“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国界线”等。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图表,如“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等,教师可以示范读图技巧,让学生举一反三。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于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我要求学生要说明从哪幅地图中获得的信息,如何获得的信息,必要时请学生到前面指图说明,这样可以靠读图能力较强的同学对其他同学进行学法指导,达到“教别人”的学习境界,帮助这些人也进行知识巩固,互惠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