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在这漫长的几千年中,人类就是靠语言文字来创造、保存、传递文化,中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语言文字。因而,我国在2001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实,这就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制轨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它的诞生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这对我们的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中国人,没有理由不学好中国的语言文字。而作为一名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教会学生感悟、品味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从内心底里感悟到:啊,原来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如此奥妙,藏着如此多的文化啊!那么,如何让学生感悟到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呢?在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努力去尝试的:
一、教育措施
1.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好书写规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达到学习效果的提升。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自身良好的示范为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并且通过教师良好的书写习惯,因为小学生经常模仿教师的习惯,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书写的规范性。
2.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能够把握课堂节奏,通过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对于一件事物的兴趣持续时间不长,因此想要让他们在一堂课中完全保持全神贯注的状态,十分困难,所以就要想方设法,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方式,,吸引小学生,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小学生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集中在课堂,这样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3.在小学生写字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本身是一项需要耐心、细心的活动,而且汉字有很强的美感,所以要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使他们可以写出端正的字体和整齐的版面。流畅、有力的汉字书写还需要手与腕的有效配合,而小学生在这方面还不能完全把握,所以需要教师时刻对学生写字的过程进行指导,包括他们的坐姿、握笔等,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从朗读中品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我们中国的汉字,形美、音美,我时常被这俏丽的汉字打动,因而,我特别醉心朗诵,一段很美的有感情的文字,能通过我们的朗诵更具魅力。为了让学生爱上语言文字,我喜欢范读,喜欢读些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给学生听。对学生而言,听我朗读、听我朗诵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因为,我在讲故事时,我总能瞧见学生那专注的眼神,对结局的期待。记得在读小英子窃读的故事时,班上安静极了,当我讲到小英子被老板发现赶出书店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也低落了。我想,不必说,这不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吗?让我们随着文字一起忧一起乐。不仅如此,我还喜欢朗诵诗歌给学生听,每教一个班,起初是学生听我朗诵,听后是惊叹声和响亮的掌声,慢慢地我每每朗诵学生都喜欢轻轻跟着我的节奏,再问时,都争着来朗诵。教师的范读,大大激起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只要学生愿意读,用心读,就可在无形之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学好语文不是难事。
三、在品词析句中感悟语言文字的妙
一直以来我都任教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几年下来,更是发现学生学好语言文字是何其重要。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品味字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例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中,对于作者反复推敲后才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最终用“绿”,这个字用得好在哪?从讨论中得出,原来一个“绿”字如此形象鲜活地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如此如此,学生从具体的文字中感悟到了它的魅力所在。
四、在语言运用中感悟语言文字的神
如果学生只是会欣赏,会品味语言还远远不够,只有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领悟到、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他才会由衷地对语言文字产生深厚的情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把学生推到语文实践的平台上,并及时肯定他们的闪光点。比如,我常常鼓励学生写日记、写读后感、写周记、写随笔,然后,在批阅时,注意学生笔下的语言,及时圈点出优美、奇妙的词句,哪怕只是一个词语用得好,也要大力表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原来优美的语言不只是出于名家之手,自己也可以写出引人的语言。遇到好文、佳句,我常常情不自禁地当堂诵读,让这些孩子感到成功,感到骄傲。
不仅如此,在日常教学中,我更是从基础着手,从拼音到普通话的规范,从组织查字典比赛、朗诵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到开展纠错别字活动,从小的方面做起。我想长此以往,学生没有理由不热爱自己的母语,没有理由不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