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育途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化学课堂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学化学;多媒体教学;创新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逐步走进学生课堂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是将图、声、文、像整合起来的立体式的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化学知识由抽象变为直观、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微观变为宏观。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强化记忆;形象生动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能力,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本文从创设情境、模拟实验、常规教学与多媒体结合、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来进行中学化学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创新途径研究。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学科。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在静止的教学氛围中将化学知识以模型或板书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缺乏实践性,学生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教学结果往往是学生思想僵化、似懂非懂、更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多媒体背景下,教师在选取素材时尽量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这样能够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加深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化学知识生活化,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解铁生锈、石油炼制等生活中常见的化学流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Flash动画技术,将化学反应过程搬上屏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感受反应流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仿佛置身于真正的生产和操作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与常规教学结合,加强理解
化学教学中,许多微观物质结构的知识或化学反应机理比较抽象,教师如果只是采取说教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在常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结合挂图或通过模型等方式来教学,其教学过程往往过于僵化和缺乏直观性。而多媒体动画技术可以将微观的物质结构由静态变为动态,动画形式的演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使微观世界宏观化,从而更易于教师开展教学。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常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互为补充和渗透,这样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三、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模拟实验中,创新教学
对于一些有毒、有害、有危险性的化学实验,或不适合课堂演示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可以以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在课堂上播放来展示教学,一方面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过程可以形成直观性和真实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可避免污染环境。比如,一些由于操作错误而产生危害的化学实验,由于不适合在课堂上演示,教师单纯讲解不会让学生形成重视心理,还有一些学生会认为老师是在危言耸听。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模拟错误操作的实验视频演示给学生,并将其中重要环节加以分解教学,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视频感受到错误操作带来的危害性及危险性,记忆效果会更加深刻。
四、多媒体背景下,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化学实验中,可以让学生强化视觉体验,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化。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切实感受到实验过程中的整个环节,比如说,闻到气味、看到颜色变化、感觉到热量的变化等,教师可以在实物投影仪下进行实验操作,将实验的整个过程在大屏幕上演示出来,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跟随教师的节奏集中注意力,既节省时间,又能达到极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比如,在氧化铁与稀硫酸的反应实验中,教师可选立卧两用投影仪,将一根带锈的铁钉投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进行加热,学生在投影屏幕上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加热过程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颜色也变为浅黄色,同时学生也能够看到反应过程中伴有气体生成。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化学知识由抽象变为直观,由静态变为动态,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直接和轻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弥补了以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在现代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常规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在利用好板书和模型等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辅助于多媒体技术教学,二者的结合和补充能够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优化教学结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志刚.初中化学多媒体创新教学[J].金色年华,2010.
[2]程兴荣.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