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今色彩斑斓的世界,阅读仍然是一项基本的人生技能。然而很多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都会发现有些学生不爱阅读,也有一些学生存在读书读不下去、读了又忘了、不知如何阅读等诸多困扰,这就涉及小学语文阅读方式的问题。在人教版教材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少教多学成为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方式的必然选择,这也是强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放下压力,享受阅读的乐趣。从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和敏感度、让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注重亲子阅读这三方面解析了关于少教多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方式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少教多学;小学语文;阅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离开阅读,小孩子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通常人们阅读的目的有两种,为获知资讯或者为理解内容,而小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有限,想让他们对书完全了解是很难的,何况记住更多的资讯并不是学习。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一方面要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认识和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阅读习惯的养成,让书籍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进而受益终身,此外当发现学生在阅读后有了独到的见解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其阅读热情。结合笔者自身所学和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基于少教多学的小学语文阅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和敏感度
阅读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作者几年甚至一生的经历、心路历程,读者只需花几个小时、几天的时间就能得以分享,这恐怕是世界上最轻松的不劳而获了。有人说很多书读过之后就忘了,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其实书籍对人身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那些文字给人的感动会转变成内心的积淀,甚至对人的容颜、气质都能起到微妙的影响,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的目的是理解和运用,小学语文教育最怕的是本末倒置,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和敏感度,让学生从小就养成阅读的习惯,不仅在课堂上,也可以是在公交车上、公园里,也不一定是纸质书籍的阅读,也可以是报纸、电子书等一切有价值、有获知性的文字性内容。著名教育家曾国藩一生酷爱读书,相传其小时候一次深夜苦读,因太过于全神贯注,竟未发现躲在房梁上的小偷,惹得贼人大为恼火,当面质问。
二、让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
很多人都说读过的书容易忘,其实是不注意选择阅读的方式。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用到小学语文阅读中,就是强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要培养学生记读书笔记、札记的习惯。养成摘抄的习惯,就是把阅读中自认为触动心灵、感同身受的名言佳句,记录、摘抄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珍贵的财富,日后翻看,每每读起,似乎当初阅读时的那种感动与情怀又涌上心头,每一次重温,都是更深刻的记忆,而这种文字性的积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是作文撰写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学生摘抄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味,着重感悟、欣赏并记录优美词句段落,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据说,马克思为了创作《资本论》,阅读和做札记的书籍就多达1500种以上,可见阅读与摘抄是分不开的。
三、注重亲子阅读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说一流家长是榜样,有魅力,有影响力;二流家长是教练,有想法,有念叨;三流家长是保姆,有唠叨,有厨艺,管吃管穿。这里强调的就是家长的榜样作用。试想一位妈妈边打着麻将边吩咐着孩子去背《弟子规》,那么相信她的孩子即使顺从地去背诵了,也会很是困惑,因为这位妈妈对自己和孩子是双重标准。在亲子阅读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讲故事,孩子会想这个故事是从哪来的,更多的时候讲故事是家长拿着书,给孩子读,这样会激发其强烈的欲望去认识。另外一方面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大多数时间用来阅读,那么孩子看到之后会对家长的这种行为产生认同和模仿的欲望,从而对阅读产生强烈的兴趣。自媒体“凯叔讲故事”的创始人王凯就是运用这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的,他女儿才五岁,随便翻开一个简单的绘本都能把里面的文字读下来,这与王凯注重亲子阅读和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总之,阅读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活动,也是人们了解世界、获取信息、情感交流、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在小学阶段占得比重较大,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重于分析和理解,却缺乏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应用。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和敏感度,让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同时还要注重亲子阅读的作用,让学生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也让阅读真正成为“悦读”。
参考文献:
[1]杨胜珍.论少教多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方式[J].亚太教育,2015(13):19.
[2]毛金芳.“少教多学”在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4]王庭波.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