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英语教学成为英语教育的重点话题。从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入手,就如何有效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地发展教育事业,,在我国中学教育中进行了新的教学课程改革,英语教学课程改革就属于其中之一。英语教学改革的整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有效教学成为关键环节。如果没有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那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也就不能实现本次教育改革的目标。
一、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落后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前中学英语教育模式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教育目标还是提高学生的成绩,在升学压力下,英语教师的教学仍然固定在英语课本和英语课堂,所教授的内容也只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出现爱学英语的学生,学生成绩好,不爱学的,学习成绩差,而且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课堂教学气氛调动不足,缺乏有效的互动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由于没有更多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英语老师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简单、枯燥的单向知识灌输,因此,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气氛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学生与教师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互动。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机会很少,主要表现在课堂提问环节上。但是所谓的提问也只不过是老师单方面的提问,所以,这样的课堂是枯燥的,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这样就只会造成学生听得懂则懂,听不懂则不懂的局面,进而英语教学就成了几个学生的教学,而非全体学生的教学。
(三)英语教师存在无效教学行为
现在许多老师也缺乏教学动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已经固定化,没有任何的突破。许多中学英语教师上课无非就是读单词、读句子、读课文、分析课文、画重点词汇、句子等等。长此以往不仅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就连英语教师也没有了教学动力。因此,这些无效教学的行为形成了恶性循环,影响着老师,也影响着学生。
二、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主要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在课堂上不能以自己灌输为主,要与学生产生互动,尤其是对成绩不好,对英语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要通过提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可以分六步走:第一步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第二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目的,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问题定向。第三步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第四步对假设方案、推论,尝试解决问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这往往是正确的先导。第五步是对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进行科学检验,使问题解决,并掌握科学方法。第六步是对解决的问题再质疑,使问题得以拓展与延伸,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又为探求新知奠定基础。通过上述六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和习惯。
(二)体验式教学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的方式应当讲究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不能停留在课堂上死板的英语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英语知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并不是英语单词、句子、语法等所能涵盖的,换句话说,这些都是英语考试的范畴,并不是英语本质的东西。学习一门语言,不单单靠的是记忆能力,还要有语言更为形象化、生动化,才能展现语言本身的魅力。
(三)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指的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更加流畅,也让学习英语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尝试,但是从实践来看,中学英语有效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中学英语教学回归到改革的轨道,真正为提高学生的素质起作用。
参考文献:
[1]段卿.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研究[J].东方教育,2014(7).
[2]罗佩红.简析中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J].英语教育研究,20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