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及水平的手段和方法,但是从目前来看,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这方面并没有积累丰富的经验和较为专业的能力,在认识理解上表现出了不足,实践应用上也展现出诸多漏洞。为此,从常见误区入手,探究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研究;误区
一、教学设计的核心依据———教案,内容浮于表面,本质作用不大
作为一名教师,必不可少的就是每天必须准备和使用的教学计划,但是现在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很多老师在书写自己的教学计划时都会在网上进行复制,尤其是对教学内容一样和教学方法雷同的学科,有的老师更是依托于网络抄袭。虽然网上得来的教学方案方法都是值得学习的,但是作为合格的教师,应该注重创新,认真学习研究教学方案,并且能通过授课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方法表达出来,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去授课。
二、教学设计与课堂流程紧密结合,留给学生的创意思维空间很少
本文现在主要研究和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除了注重教师的讲授,还要注重拓展数学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建立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需求的关注。因此,教师制订小学数学教学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反应情况和实际的学习情况,将这两方面考虑进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处理这两方面的问题,尽量让自己设置的教学方案符合学生的需求。
三、教学设计内容连贯性不好,课程重点突出、但不全面
小学生使用的教材是具有专业性的,要求其对应的教学模式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为教材的编制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能力所编订的。虽然教材是专业化的,但是如果老师在书写自己的教学方案时也将教学重点作为主要内容,就会造成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忽略了对其他课外拓展知识的学习,就会阻碍学生的学习思维,困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拓展。
四、教学目标本末倒置、无实践价值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学目标设置的正确与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成正比,教学目标设置得好,学生学习就会稳步前进,教学目标设置错误,学生学习就无法进步。笔者对本校100名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统计,资料显示96%的教师都将学习的成果检测作为重点,重检验,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的锻炼,这就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偏离,这是一种避重就轻的错误方法。
五、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太少、过于强势
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大,教师在小学生面前就是一位长者,不仅在外形上还是心理上都比学生强大很多,小学生往往对教师存在一种敬畏的心态。而小学教师在面对自己的学生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自己的知识比小学生多、广,而且在年龄上完全处于长者地位,学生应该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和做题,绝大多数老师还没有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不知道也不了解学生在面对数学题时的学习方法和需求。
六、教学设计丰富但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上有大大小小的不同意见和建议,虽然意见和建议都很好,也能取得很好的成效,但是实际上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意见和成果能够真正地应用到教学中,现在很多条件好的学校都设立了多媒体教学,增强了教学的乐趣,还有的设立了区角教学和活动教学,但是很多条件有限或是条件较差的学校就无法达到这种高端的教学模式,所以在众多有趣的教学设计中,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教学,才能更好地将这些好的教学设计运用在教学中。
七、“生活味”和“趣味性”有了,“数学味”没了
有的老师顾此失彼,过于注重活动,而忽略教学和学习,比如有的老师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就将数学课改成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加活动、回答问题,主动地和老师互动。虽然活动课上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小学数学的学习而进行,但是整个活动课堂没有新颖的数学思想,往往是学生玩完数学游戏后,也忘记了对活动课上数学重点的思考,这样只能事倍功半。
八、情境设置会干扰学生的学习思维
现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情境教学,认为好的学习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但是什么事情都应该把握一个度,如果过度了就会适得其反。比如过于注重学习情境,就会使小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好玩的情境上,而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有的学生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就可以学得更好,有的则无法控制。
上面几点就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误区,作为老师,要特别注意,并且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志平,刘美凤,吕巾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12(102):84-87.
[2]刘志平,刘美凤.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十大误区[J].中国电化教育,2010,22(10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