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逐渐认识到自身的教学需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达到基础教育的要求,为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奠定基础,增强学生的表达、交流和合作能力,但是现代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尤其是高中英语的教学,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导学案”构建薄弱学校高效课堂,通过自身的实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导学案;课前预习;课堂检测
一、导学案与高效课堂
导学案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很好地学习,尤其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的目标,规划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设计需要掌握的内容和学习流程,总而言之就是学习活动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学案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因此从学校的层面进行分析,学案在教学活动中的出现是以学生为本;从教师的层面分析,学案就是教师课前准备的精华所在;从学生的层面分析,学案是学习过程中的任务导航。导学案的应用实施能够将教师和学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再是固有的师生关系,而是学习中的伙伴,地位是相对平等的,互相之间起到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师生的双主体地位。
基础较为薄弱的学校所开设的英语课堂教学时常达不到既定的目标,而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就需要打破无序性、低效性的课堂教学,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教育者经常为课堂低效感到困惑,所以英语教师就更加变本加厉地“满堂灌”,学生也就随之无目的地学习。要想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需要教师在一般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发动思维,积极地进行互动,在固定的时间之内达到预计的效果,提高教学任务的质量水平,推动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二、学案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1.利用“学案”开展课前预习
在新课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思路来确定自身的学习目标,有目的地进行预习,带着问题思考。但是这也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能够按照学案之中的各个环节展开,一步步地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攻克重点和难点。例如Good Friends这个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朋友”,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有关描述朋友和友谊的词汇,并且表达自己的观念,根据话题写出相关的电子邮件。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一般会遇到较多的问题,需要在树上做好批注,在得知答案后可以写在学案上。教师可以课前就在学案中写下预习目标:Talk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在各自得出答案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使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式,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会更加有利。
2.利用“学案”展开课堂交流
在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之后,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学案设计的环节一步步地带领学生收获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内成员进行充分交流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分享给其他组员,一旦有所疑惑可以积极地寻求组员帮助,同时教师从旁通过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来引导学生。例如,在教授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不同小组的学生按次序描述事件发生的过程,学生A回答:“First,we went to Le shan!”学生B回答:“Next,we climbed Mount Emei.”学生C回答:“Finally,towards evening we were on the way back to Chengdu!”这时教师从旁提出问题:“Is it true?If you also said that a less well?”学生A补充道:“After climbing the mount Emei we played with some monkeys!”各个小组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将自身从文中感悟到的表达出来,学生在互相争论、补充和启发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3.利用“学案”展开课堂检测
为了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紧凑,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和认知水平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学案”来检测课堂教学的成效,检测的形式可以分为学生自测、小组评价和纠错改正三种。通过学生自测,教师可以利用学案设计中的问题,不依靠小组成员独立解答,查看自己是否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通过小组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做完练习后,给予组长正确答案,交给组长批改。通过纠错改正,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从而及时进行点拨改正。
综上所述,导学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尤其是针对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校,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就需要运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石晓娟.浅谈导学案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