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海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题目所占分值非常高,师生普遍也很重视。不少学生对于单词、词组、句型,甚至是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都不错,但就是不能准确理解具体阅读材料的含义。通过案例分析及当面访谈等手段,指出了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低下是导致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进而阐述了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含义和作用,并提出了提升高中生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途径。
关键词:思维品质;英语阅读理解;上海高考;建构主义
阅读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参与的语言交际活动,是语言和思维互相作用的过程。阅读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高低。
阅读理解历来是上海英语高考中的重中之重,它的分值大约占到了整张试卷的50%。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非常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重视语言基础知识、词汇量、阅读技巧等方面的传授。而与此同时不少学生则抱怨:单个词汇、单独句式、单项语法,甚至是阅读技巧他们都能较好地掌握,但他们对具体文章的理解能力则相对较差,做题的准确率也不那么高。通过大量错题整理分析及面谈交流,我发现这些学生在词汇量、长难句的分析等制约阅读水平的主要因素方面均没有太大的障碍。问题的症结在于这些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品质普遍较为低下。
由于阅读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实践的过程。因此,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含义和作用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的高低决定了我们学习知识、做事情的效率。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在此定义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英语阅读思维品质与我们看事物的角度有关,即我们在阅读英语素材时要适时地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有意识地注意到两种不同语言在表达上和思维模式上的差异。
英语思维品质主要体现在单词的词义和用法、句法以及语法现象上。如果在英语阅读中,通过注意这些与汉语表达不同的思维模式来建构英语思维品质,并使这种思维品质内化成一种科学的学习机制,指导我们准确地理解原文含义,那么,英语阅读理解的有效性则会大为提高。
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可以使英语学习者在掌握少量的词汇、句法和语法的情况下就能理解较为复杂的内容。一些口语化的具体词汇和比较正式的抽象词汇之间也存在着可以替代的互换关系,因此,如果掌握了这些思维模式,也就意味着在这些不同的词汇和词义之间架起了一条可以自由来去的语言桥梁,并意味着学习英语进入了低耗高效、事半功倍的快车道。
二、提升学生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策略
1.以课本为本,拓思维源泉
我校目前所使用的高中英语新世纪教材课文大部分选自英语国家的教材和其他出版物上,它们都是经过适当删改、精心加工的。其题材和体裁广泛多样,语言纯正,富有思想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只要应用得当,不失为提升学生阅读品质的好材料。课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日常教学中,我有意地紧扣“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环节,以课文为基础,适当增加辅助阅读材料(如课文背景知识介绍,配套快速阅读材料等),课文教学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律,形成了这样一个模式:领会→模仿→理解→操练→活用。要求学生读了要理解,读了要运用,充分挖掘课文材料,启迪学生思维。
2.明确汉语与英语的思维差别
尽管大多数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但是由于他们日常交流使用的是汉语,因此,英语学习或多或少会受到汉语的干扰——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他们在阅读英语时用固有思维思考并逐字翻译,,虽然这种现象很正常且合理,但是它会对英语阅读理解造成很大的影响。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建构有效的英语思维模式,教师有必要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明确汉语、英语在表达思想时在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别。概括说来,英语思维和汉语思维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汉语比较直观,英语则倾向于透过现象描述本质的东西
例如,Help me up. Let me see if I can bear weight.(扶我一把,看我还能不能站起来。)
这句话的情境是说话者的脚扭伤了,需要别人帮忙搀扶起来。汉语的“站”很直观,不管你是不是因为扭伤想站起来,还是坐久了想站起来,都是“站”。但是在英语中则明确表达了说话人是想验证自己的伤势,脚能否支撑身体的重量,和一般的“站起来(stand up)”是不同的,所以用“bear weight(承受重量)”,意思更加明确,符合本质。
(2)汉语主观性强,英语客观性强
汉语的主观性体现在人与人交往时会加进去一些个人的判断,而英语对话中一般只会谈个人的感受。例如,我们对别人的感谢的回应是“别客气”,潜台词就是这事是我应该做的,你的感谢是一种客套。而英文则说,“You’re welcome!”或“My pleasure!”只谈自己的感受或意愿。
(3)在句子的表述顺序上有明显区别
汉语倾向于从整体出发叙述问题,先整体,后局部,先次要,后主要;英语则倾向于从局部出发叙述问题,先局部,后整体,先主要,后次要。 例如,I was invited to attend Tom’s birthday party lastSaturday.(上周六,我被邀请参加汤姆的生日聚会。)
(4)英语句子结构严谨,汉语则相对松散
英语除了祈使句之外,一般情况下句子中的主语、谓语等主干成分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各个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通过一些连接词交代清楚。而汉语则没有这么严谨,经常会出现成分缺失的情况,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不一定非得做出交代,只要意思上能被理解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