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研究探索一条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职业院校职业与人文素养的体育教育模式,实现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探究职业学生的体质健康,是所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体质健康;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8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068-01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然而当今之少年健康体质,则令国人担忧。近年来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中国学生体质总体状况依然令人担忧。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对象
青岛市技师学院轨道交通学院2015级学生。有效测试人数240人,其中男生178人,女生62人。
(二)方法
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据统计分析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作为研究轨道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评价的依据。
(三)数据来源
数据源于2015~2016学年下学期4~5月份对轨道学院2015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个方面的体质测试结果,共计6项。
二、检测结果与分析
(一)三率分析
检测结果表明:不及格为10%,及格为77%,优秀为13%。从统计学上讲:三率属于正态分布,,符合适龄学生的生长发育,说明轨道学院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与全国同龄学生相比较处于中等水平,不及格的学生不少。应该引起学院领导、学管、班主任、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6项检测结果说明
身高标准体重是指身高与体重两者的比例应在正常的范围。检测结果表明,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率占男生总人数的18.22%,女生为14.04%;男女学生平均较低体重则占26.32%。
肺活量体重指数是人体自身的肺活量与体重的比值。检测结果表明:男女生总体优秀、良好人数为13.7%和26.3%,远低于全国同龄学生的平均值。男学生测试结果好于女学生,男生不及格率为12.9%,女生则达到26.5%。均高于全国同龄学生平均值。
握力体重指数主要是测试学生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学生此项素质较差。优秀仅为0.6%,及格达48.6%,不及格占45.6%。两极分化严重,差异显著。说明我校学生平时对握力很少有针对性的练习。
耐力跑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数。从测得的数据结果分析看:男女学生参加耐力跑检测优秀率为16.6%。男女学生不及格率为12.4%,足以说明轨道学院2015级学生耐力较好,身体协调性有待提高。
立定跳远指数是反映人体肌肉相对力量的一个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男女生优秀人数48人,占总人数的20.1%,等同于全国同龄学生优秀率20.68%,大部分学生及格,占学生总人数的46.5%。说明轨道学院2015级学生下肢爆发力和腰腹肌力量较好。
三、结论与建议
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其目的在于:在学生方面是鼓励学生自觉积极地锻炼身体,促使身体正常发育和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建立终身运动理念;在学院方面则是贯彻、统筹体质健康《标准》,给予实施体质健康《标准》平台;在基础教研室方面是引领、规划体质健康《标准》方案;在教师方面则是实施、执行体质健康《标准》,纠正、解决学生身体健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其拥有健康、健全的体魄和人格,提升综合素养。
纵观轨道交通学院2015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男女生身高、体质指数与全国同龄学生相比较无显著差异;肺活量、心血管系统与全国同龄学生相比较略好;握力检测数据显示低于全国同龄学生,下肢力量、腰腹肌力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身体形态的匀称度与全国同龄学生相比较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轨道交通学院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今后不仅是体育学科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学院的其他部门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强化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加强对体质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正面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健康对人一生进步发展的重要性,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迈向成功的重要基础,自觉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其次,合理膳食和科学安排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学生经常不吃早饭,或者饮食结构中多以零食、小食品等无营养甚至是垃圾食品为主,是导致部分学生营养不良或肥胖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兴趣爱好,遵循教育规律,借鉴体育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使教学内容精炼规范、覆盖面广、指导性强。在加强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的前提下,尽量使学生掌握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健身知识与技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职业学生的需求。
主管职业教育的教育部负责人在山西调研时说:“示范院校的高楼大厦代表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只有当这些身穿蓝色工作服的青年一代下班后,穿上西服、系上领带去休闲,懂得欣赏名曲、名诗与名画了,才真正做的职业教育的脱胎换骨。”这是每一位职业院校体育教师所期待的,更是国家、民族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李宜南,万平.北京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J].中国学校体育,2003(5).
[2]于红姘,张亚平,常冬青.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效果的真实性评价设计[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