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心理电影赏析是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走进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剧中人物的行为表现与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深刻体会影片内涵和观影启示,从而让中职学生进行学习获得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 键 词] 心理电影;赏析;中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186-02
一、心理电影赏析的内容
心理电影赏析包括两方面内容:(1)观看者通过对剧中人物的行为表现与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揭示其内涵,从而推动人类对自身的再认识。(2)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走进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心理学专业知识还原到剧情中,深刻感受角色的心灵言语;对电影中内容在心理学层面上呈现的常识和规律进行深度的探讨,并利用剧情来进行心理咨询和教育。
心理学家荣格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醒人们,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比自然灾害要更加的危险。心理电影赏析将电影与心理相融合,意在普及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深化学生对心理的剖析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心理电影赏析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一位优秀的演员能很好地理解角色并且从内心表达出来,一部优秀的电影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和探讨人性。所以说,优秀的电影作品一般都能成为心理电影赏析课的教材。
(一)心理电影赏析课不只是一门普通的知识性课程,它同时兼有美育、德育、智育的功能
美育功能——心理影片欣赏并不仅限于揭露、剖析和治疗,更重要的是进行启发、引导和鼓舞。心理学并非只是为了解决人性中的黑暗病态,更重要的是启发美好的心理、丰富多彩的情感、光明的人性。德育功能——通过电影从旁观的角度审视自己,可以把自己看得更加清楚,把问题想得更加透彻。智育功能——通过对心理电影内容的分析,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普及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对心理问题起到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作用。
(二)相比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心理电影赏析的教学模式更加新颖和趣味
心理电影赏析运用画面、声音、色彩等表现手段,通过视觉造型将艺术转化为真实,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具有非常强的视听性和逼真性。通过这种形式使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心灵的共鸣与震撼、情感的交流和宣泄。从这点来看,电影艺术比其他艺术更易受大众的青睐。电影艺术更易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理想追求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心理电影赏析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中职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过渡阶段,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比较容易出现这些心理上的矛盾,这是很痛苦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引导中职学生化阻力为动力,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消除其内心的矛盾积极向前发展。如果教育手段不适合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将可能会适得其反。
三、心理电影赏析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帮助中职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中职生初次接触心理学和心理咨询难免会感到有些尴尬,下意识地排斥。而通过心理电影赏析和交流互动来实现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教育是再适合不过的方式了。心理学除了起剖析、揭露和治疗的作用,更具有引导、启发和鼓舞的功能:心理学希望我们了解和解决的并非只是人性中的黑暗病态,它更启发人性丰富、正向的一面。
(二)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中职学校应在校园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熏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心理电影赏析可谓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非常有利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三)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心理电影赏析中职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并加深对社会、人性的认识。心理电影赏析为中职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心理动力。“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可以让欣赏主体通过有限的形式去捕获无限的内容,从而进一步解读作品中更加丰富的内涵,甚至挖掘更深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种主动参与和理解性探索的过程有利于中职学生人格和精神的塑造,也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心理电影赏析课的教学实践
心理电影赏析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特色,同时还具有美育、智育、德育的教学功能,,需要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研究。
(一)充分发挥群体审美效应
心理电影赏析具有一种群体审美效应。学生通过感受影片的内容,形成一个心理上被联系起来的独特的群体,达到群体审美模式,形成社会行为情境,从而使学生个体融入群体中,感受集体情绪和复杂的内心活动,从而达到调节个体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念,使个体得到心灵的升华和净化。
(二)心理学理论与电影述评
心理电影赏析的心理学理论讲授必须简明通俗,既不能长篇大论地说教破坏心理电影赏析的艺术氛围,又不能放弃心理学理论对心理电影赏析的引导,使之成为单纯的电影观赏。根据要讲的内容选择合适的电影,结合社会现状谈论心理学理论。从而让学生在面对各种压力时能做到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从而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放映之前,简单介绍电影剧情及其中包含的心理学内容,并进行简单扼要的心理学解析。使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电影,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去理解和感受电影中的人物性格与情感,打破以往的“看电影就是看热闹”的思维模式。
(三)心理电影赏析的解析
心理电影赏析不同于普通的电影观赏,关键在于教师对课程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应在观赏心理电影之前就提出问题,观赏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然后对学生讨论和影片本身做出全面分析,使其更加完善。
教师解析的重点包括:①对人性的解读。主要对人性进行双面解读,使中职学生树立真善美的人性取向。②对心理的深层次解析。根据精神分析理论,介绍人格及其意识的复杂性,以及怎样树立健康的心理发展观。③励志。解析如何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并用饱满的热情面对生活,引导学生成为心理素质优良的人。
(四)心理电影赏析课的影片选取
心理电影的选择尤其重要,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进行选择。在心理治疗中需要用到的影像资料包括电影片段和整部电影。通过对电影的解说,使观影者在音乐、影像、对话等全方位的冲击下对自己的人生态度产生思考,获得领悟,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而这种效果并不是随便选取一部影片就可以达到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找到可以使观影者产生强烈共鸣的影片。所以,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去选取心理电影赏析课的影片。
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心理问题构成的影片,如青少年成长系列的影片。代表性影片可影响观影者一生的性格形成、心理状态。
可以选择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影片。人类具有社会属性,需要与他人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才能更好地生存。一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可以选择一些励志方面的电影。一个人一生中会有很多梦想,但不是每个梦想都能够实现,人生总有各种不如意。正确的选择能够成就未来,但正确的选择有的时候不一定是要得到什么,而是要放弃什么。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影片,也可以选择爱国主义影片。
总而言之,心理电影赏析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心理健康教育者也应认识到心理电影赏析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并加以应用,使中职学生在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也能自我调节情绪、解决心理矛盾,实现个体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锦华.成人学员亚健康状态的心理调适[J].成人教育,2004(11).
[2]陈红.心理电影赏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邹广文.审美群体效应与接受美学[J].青海社会科学,1988(3):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