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育惩戒是指,在教育教学中,以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教育者对学生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使学生心理受到警戒,行为受到约束的教育行为。在教育中,惩戒是一种学校德育的手段,学校教师使用教育惩戒,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首先明确在教育中惩戒的含义与教育中的作用,进而阐述在教育教学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一般步骤与注意事项。
[关 键 词] 教育惩戒;小学生;一般步骤;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188-02
一、教育惩戒的相关概念
(一)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是指,在教育教学情境中,以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教育者对学生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使学生心理受到警戒,行为受到约束的教育行为。惩戒在行为改变技术中是一种负强化,在教育中的惩戒是一种德育方法,惩戒的对象是小学生的不良行为,惩戒通过减少学生行为发生概率或改变不良行为实现学生发展,惩戒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惩戒的方式颇多,比如,口头否定、表情警告、留校谈话、扣除学分、开除学籍等。但在小学教育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惩戒要以取消小学生的正强化为主,比如,没收学生的东西予以警告。
(二)惩戒与心罚、体罚的区别
现在教育界对惩戒持有一种抵制的态度,其主要原因便是将教师惩戒与教师心罚、体罚的不良行为混为一谈。
1.心罚与体罚
有学者认为,所谓心罚,即心灵施暴,简言之,就是对人的内在心理和精神世界的一种惩戒、一种摧残,从而造成人格扭曲。如,用尖酸刻薄、冷嘲热讽的语言挖苦学生。体罚,是一种违法的惩罚行为,表现在对学生身体上直接的伤害,比如戒尺打手心、长时间的罚站等棍棒式的教育。
2.教育惩戒与体罚、心罚的区别
(1)教育理念——平等关系还是主从关系
教育理念是教育惩戒与体罚、心罚最本质的区别。教育理念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显然,心罚、体罚体现着专制型的教师形象。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并不能够将教育惩戒与体罚、心罚区分开来,也不能选择正确的惩戒方式,把握惩戒的程度,只是为了批评而批评,打着为了小学生一切的旗帜挥动着手中的棍棒。而教师实施教育性惩戒,惩戒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均落在教育中小学生,突显出的是平等的师生关系。
(2)教育过程——理性还是情绪
过程主要指惩戒的强度、方式。Macarthy和Hoge在其研究中指出,在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教育惩戒手段的采取与小学生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在与教师内心对错误本身所持有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同样由许多因素影响。我国教育研究者在探讨教师专业发展时,将教师平稳情绪列入教师个性特征的培养上,目的便是降低教师情绪化的非教育行为。特别是对于新教师来说,他们的教育理念不够坚定,教育经验不足,且教育惩戒的行使方式与情景十分灵活,在实施惩戒时,很容易情绪化,越过教育惩戒的界限。
(3)教育结果——成长还是怨恨
教育结果是教育惩戒与心罚、体罚最明显的区别。教育惩戒关注的是教育中的小学生,,它实施的目的也是为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国法律为什么明文规定禁止体罚?因为体罚易给小学生带了心理创伤,易使小学生产生恐惧或怨恨心理。这种影响对小学生的伤害可能是一生的。当代,在许多西方国家虽然允许一定的体罚,但是这种体罚具有严格的实施标准与程序,并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
二、教育惩戒的作用
(一)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要用教育惩戒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看似荒谬,其实有效。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低的原因有许多,从大的环境看,中国家庭的独生子女偏多,儿童在家庭中被视如珍宝,在小学,小学教师也不敢批评惩戒,怕“出事”;从主观因素上看,当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太低。小学教育要求,教师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但这并不代表不要批评与惩戒,只有表扬的教育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教育。学生在学校、家庭所接受的批评很少,其羞耻心建立不完善,导致真受到挫折时,便觉得无地自容,内心崩溃,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然而,教育惩戒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心理形成落差,产生羞耻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从而重构价值标准,提高了自我认知水平。
(二)增强是非判断能力,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情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是非判断的标准。惩戒为小学生指定了一个方向,在行为上设置了一个范围,这是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从另一层面,这一功效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并拓宽家庭教育的格局。人的活动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制约,那么学校在教育时就要使学生建立这种规则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三)由他律到自律,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自我教育的能力是一种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它是小学生后天发展与培养的一种能力。教育惩戒,从外部压力的作用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教育惩戒要促进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一需要教师惩戒得当,能够达到警戒小学生行为与心理的效果;二需要学生主动形成是非判断标准,学生具有一定价值判断标准以后,能够提高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这是学校实施教育惩戒最重要的目的。
三、小学教师使用教育惩戒的一般步骤与注意事项
(一)使用惩戒的一般步骤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确定好具体的受惩行为,保证教育惩戒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是指教师要思考并计划实施教育惩戒的方式、方法。
2.实施阶段
在实施教育惩戒时,教育惩戒一般不单独使用,采用综合其他德育方法的形式。并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注意教育情景对学生的影响。此外,要言而有信,惩戒及时。对警告过要惩戒的行为,应当及时实施教育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