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017-01-1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建设一支富有创新创业实战经验的师资队伍以及提供相对专业或专门化的实践(实训)基地对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以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了一支“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通过整合高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采取分流培养、因材施教的原则,切实提高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022-02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整合了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内涵,强调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高校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所学专业知识、拓展知识、实践(实验)技能综合运用于科技创新、工艺改造、商业决策、文案处理等创新创业实际操作训练的重要环节。因此,地方院校应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专业方向特色,创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条件,坚持“创新创业为主线,专业和兴趣为导向”的培养原则,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
  一、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要坚持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也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见,高校应结合办学定位和特色,探索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内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大学生,其内涵是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兼具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具有诚实守信、敢于担当的良好心理素质,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协作沟通能力等优秀品质。
  (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自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以来,高校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大体上形成了专业课+素质课+实践实训+竞赛的模式。素质课方面增设了法律、管理、营销等课程,实践实训形式多样,其中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一度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实践实训环节。2007年启动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2012年启动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旨在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二、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高校管理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做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总体上看,研究内容涉及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创新创业竞赛等,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上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然而,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给当前和今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就需要建设一支富有创新创业实战经验的师资队伍,严格来讲创业有别于创新,而高校中兼具高水平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教师寥寥无几,且高校的考评机制更多地关注教师的科研项目、文章或专利数量,这使得教师自身的创业意识不强。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科学问题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和市场供需情况,提出合理的商业运营模式。因此,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训练还需要相对专业或专门化的实践(实训)基地,而不局限于高校的省部级科研平台。
  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自2007年以来,我国相继建设了150余家国家级“联盟”,这标志着企业、高校、政府间的“产学研管”合作模式取得了重要进展。
  近5年来,吉林省在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联盟”建设也取得了蓬勃发展。长春理工大学依托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于2013年作为副理事长单位组建了“吉林省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4年作为理事长单位组建了“吉林省药品食品检测仪器与制药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有联盟成员50余家,涉及省内知名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两个“联盟”在协同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智库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尤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初见成效。
  (一)“联盟”的建设培育了一支具有创新创业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联盟”组建后,从成员单位中遴选一批优秀骨干人才,利用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优势,提升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教学水平及科技创新能力;利用企业产品研发和规模化生产的实践优势,提高校内教师生产实践的教学水平。通过整合校企人才资源,组建了一支以“优势互补、学科交叉”为特色,涉及应用基础研究、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营销服务、行政决策等领域的创新创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团队现有校内外教师75人,校内教师35人,博士学位占89%,高级职称占49%,具有行业经历的占26%;企业教师40人,博士学位占30%,高级职称占98%。其中,引进海外人才3人,国外访问学者5人,满足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需要。
  (二)实现了分流培养、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
  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现有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3个本科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对象为三、四年级学生。运行过程中,尊重学生需求,结合专业方向特色,实行分流培养,并以团队的形式指派指导教师。校内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主要形式为参与教师的省部级科研项目,学科创新大赛、单项能力竞赛等;成员单位以创业能力培养为主,主要形式为产品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或升级、新产品设计、商业策划、运营管理等。较之以往的培养方式相比,基本上实现了分流培养、因材施教。
  (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联盟”组建以来,围绕生物医学检测试剂与配套仪器、食品安全检测试剂与配套设备、光电医疗仪器、规模化生物制药配套装备等领域开展了系列应用基础研究与新产品开发。近三年来,联合承担纵向科研项目和校企横向联合攻关项目30余项,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项目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遴选优秀题材鼓励学生申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3年,学生参加国家及省部级、校级创新创业大赛60余项,参加教师科研项目15项,参与人数300余人,获得国家级省级各项奖励19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大幅提高。此外,“联盟”成员单位为学生提供了专门化的实践基地,使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和吉林省“高教强省”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政策,与知名企业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整合高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195-198.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