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湘西州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成绩卓著,分析了职业教育在农村贫困家庭毕业生精准就业,农村劳动人口技能培训、精准创业,助推扶贫产业精准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对湘西州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可行的解决思路和建议。
[关 键 词] 湘西州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058-02
一、湘西州贫困现状及精准扶贫目标
(一)湘西州贫困现状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武陵山区中心腹地,全州国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辖7县1市,总人口296.56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8%,是典型的“老、少、边、山、库、穷”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湖南省扶贫攻坚主战场和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州。
(二)湘西州扶贫效果及精准扶贫目标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湘西州扶贫支持力度,尤其是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湘西州视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以来,湘西州紧紧围绕贯彻落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实施精准脱贫攻坚工程,现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使全州进入了减少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群众增收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2014-2015年共减少贫困人口23.0921万人,全州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50.0737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为20.4%,城乡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家还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极大地改善了湘西州人民的生活条件,使湘西州在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值40%左右的基础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了全国平均值60%的水平。
按湘西州精准扶贫的计划,到2019年,全州八县市全部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120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国家现行标准下的5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二、湘西州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制约湘西州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原因很多,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职业技能欠缺,尤其是欠缺作为湘西州主要产业的农牧业和旅游业方面的实用技能,而这恰好是职业院校优势所在。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湘西州扶贫攻坚大业中贡献卓著,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加强贫困家庭学生职业教育,助推毕业生精准就业
湘西州目前有贫困村120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万人以上,绝大多数处于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寒山区,单纯发展农业难以实现脱贫,必须将其中很大一部分进行转移就业。以往很多贫困家庭子弟初中毕业后未经培训即外出务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在就业市场很难找到待遇优厚的工作,往往只能做最简单、最繁重的杂工,待遇很低,工作也得不到保障,以至于部分打工者辛苦几年还是两手空空,无力帮助家庭脱贫。针对此种状况,职业院校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扶助政策,大力招收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入学,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提升其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还与经济发达地区企业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形式,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实现“精准就业”。
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湘西职院)为例,该校近年来不断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目前在校生中90%以上均为农村家庭学生,其中很多人属于建卡贫困家庭。学院还积极争取政府及社会援助,每年以生活补贴、“雨露计划”、各级奖学金、企业捐助等形式向贫困学生发放各种补贴近2000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得以完成学业。据统计,该校每年毕业学生2000人以上,70%实现异地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很好地实现了“培训教育一人、精准就业一人、精准脱贫一家”的目标。
(二)加强农村劳动人口技能培训,助推劳动力精准创业
长期以来,因历史原因及地区经济实力困扰,湘西州教育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劳动力受教育平均年限远远落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值。据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对湘西州10个乡镇进行的抽样调查发现,湘西州农村劳动人口中,文盲占调查总人数的12.4%,小学文化程度占调查总人数的48.9%,初中文化程度占调查总人数的34.9%,高中、中专、职高文化程度占调查总人数的3.2%,大专或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占调查总人数的0.5%。而现存的农村贫困人口文化素质还低于全州平均值,因此要帮助贫困户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掌握科学技能,精准发展扶贫创业项目,就必须利用职业院校的专业优势,对其进行技能培训。
以湘西职院为例,该校立足湘西,积极为湘西扶贫攻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建立了“政府指导,学院统筹,系部主导,企业参与”的社会服务体系,完善了社会服务机构和管理制度。近三年来,累计培训人员达6000多人次,扶贫效果显著,获得了国务院扶贫办、农业部等国家部委的高度评价。参加培训的农村学员在该校学到实用技术后回到家乡不但自己能实现精准创业,脱贫致富,往往还能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脱贫。比如,花垣县麻栗场镇黄土坡村农民龙秀明,参加了湘西职院“一村一大”培训学习后,回到家乡成立了“黄土坡山寨稻田养鱼合作社”和“花垣庆义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全村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和生态放养鸡项目,目前全村稻田养鱼已发展到80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即可创收100多万元;生态放养鸡已畅销花垣、吉首等地。龙秀明这位被称为“学以致富带头人”的新型农民也在大家一致拥戴下当选为村支书。
(三)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助推扶贫产业精准发展
精准发展扶贫产业是扶贫开发“三件大事”之一,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没有稳定发展的扶贫产业,就不能真正保证贫困地区实现稳定的脱贫致富。湘西州近年来扎实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个一批”“十大工程”,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一是突出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柑橘、茶叶、百合、烟叶、油茶、杜仲和湘西黄牛、湘西黑猪等特色种养业,让所有贫困村都有支柱产业覆盖。二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明确提出建设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公园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加快精品景区景点和土家族、苗族两条生态文化乡村游精品线开发,构建1小时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打造旅游经济升级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在此背景下,湘西州职业院校走出象牙塔,积极参与到扶贫产业的发展中,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助推扶贫产业实现精准发展。